近年来,济南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公共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广泛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治理、实施文明交通行动、开展新闻舆论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秩序更加优化,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全市公共文明建设逐步形成常态化、规范化。
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题,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塑造文明理念,养成文明行为。在全市社区建立“泉城文明市民学校”,组织编写并免费发放《泉城文明市民读本》、《文明礼仪手册》等40万册,组织讲师团义务授课。广泛开展文明礼仪专题培训。举办“书香泉城”暨全民终身学习宣传周活动,大力开展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六进”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市启动“邻里节”活动,以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培育文明行为习惯为宗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邻里活动,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在全市启动“文明践行我带头,文明单位在行动”文明交通行动,各级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广泛参加了这一行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引导市民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注重发挥市民在公共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广开言路,畅通渠道,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公共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公共文明建设工作的监督,对公共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顽疾”进行曝光,引起市各方面高度重视,收到良好成效。
大力加强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建设。公共环境、公共秩序是济南市公共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全市上下动员,集中开展整治行动。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实施“八大工程”,开展“六项整治”,实施了10类80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14类90项综合整治重点推进项目。道路改造、河道整治、灯亮工程、园林绿化、扬尘治理等多项整治已见到成效。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上半年拨付环卫资金13000万元,新(改)建公厕10处、垃圾转运站13处,新增各类环卫车辆226辆。实施环境卫生全覆盖行动,明确市、区、街、居四级职责,
城市保洁管理向偏街背巷、开放式小区、花坛绿地、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延伸,保洁水平全面提升。
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行动”。重点进行网吧专项整治及荧屏声频净化,出版物市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网络、手机环境净化等5类专项行动。对市区内1100余家网吧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违规违纪的经营业户和违规上网者给予了取缔、关停、拘留等处罚。围绕创造安全、和谐、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深化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完善六类道路安全及管理设施。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建了优良的校园周边环境、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
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市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负责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部署。广泛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在社区普及与空巢老人结对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在市内5区409个社区中成立了390个志愿服务工作站,占社区总数的95%。目前,济南市注册志愿者已达38.3万人,占城市人口总数的11%。
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参照中央文明办做法,市文明办委托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对市内六区和部分行业进行了2次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推进公共文明建设的常态化、规范化。建立了有效的公共文明建设组织工作网络,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广泛发动,驻济单位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和浓厚工作氛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