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事件让很多人开始关注起平时不受重视的小虫子: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多少叮咬人的小虫子?记者了解到,每年夏秋两季都是蚊虫的活跃期,也是蚊虫叮咬的高峰期,到医院看虫咬性皮炎的患者也一直不少,专家教您如何防虫。
夏秋常见咬人虫有近10种
今天,市民邓女士到齐鲁医院皮肤科就诊。记者看到,邓女士有较剧烈的局部皮肤瘙痒,瘙痒处有“黄豆”至“花生米”大小、呈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丘疹,就像“蝌蚪”一样,顶端还有水疱。邓女士说,昨晚她在小区的草丛散了一会儿步,没想到今天身上就开始奇痒无比,并长出疙瘩,遂来到医院就诊。该科主任医师李春阳告诉记者,邓女士患的就是最近比较常遇到的虫咬性皮炎,像此类患者一般一天能接诊10余例。
李春阳介绍,夏秋两季是蚊虫非常活跃的季节,常见的咬人虫子就有近10种,比如螨虫、臭虫、隐翅虫、跳蚤、毛毛虫、马蜂、飞蚂蚁等。“这些小虫子都有各自的‘害人’方式,比如隐翅虫并不是叮咬人,而是在飞到人身上后,人直接在身上把它拍打致死,使隐翅虫有刺激性的体液沾染到身上,引起过敏反应。而疥螨会在人体表面产卵,形成皮损。”
山东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何深一说,虫子的有害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可以致人染病,比如说蚊子、蜱螨、苍蝇、蟑螂、跳蚤、虱子等;另一类可以让人中毒,比如蜘蛛、蝎子、蜈蚣、马蜂等。这些小虫子各有各的活动区域,比如隐翅虫,一般在树林和河沟比较常见,昼伏夜出,而飞蚂蚁身体是黑色,翅膀则是白色,多在晚上活动,叮人一口,往往会感觉非常痒。
蚊子和臭虫是主要病媒
在我市,主要传播疾病的虫子是蚊子和臭虫。近期不少市民感觉蚊子突然多起来,被叮咬后也感觉更厉害。对此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所所长辛正解释,这段时间我市降雨较多,小型积水给蚊子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去年由于我市对美国白蛾进行扑杀,在打药的同时,也消灭了蚊子。所以跟去年相比,今年蚊子明显增多。
辛正告诉记者,很多人感觉“秋蚊子”更厉害,其实这是种误解。人被叮咬后常出现刺激性感觉,这是被叮咬者对蚊子唾液的一种过敏反应。春末夏初,人们隔了一个冬天,被蚊子叮咬后,其过敏反应较轻,但是度过漫长夏日,被蚊子叮咬次数多了,体内积累的抗体多了,市民的过敏反应会加重。这就是为什么到了秋天被蚊子叮咬后感觉更痒的原因。
别在身上直接拍虫子
李春阳告诉记者,如今正值夏秋交替之际,蚊虫较多,同时秋季的虫子处在季节交换期,因此它们会抓紧最后一丝机会叮咬人类。如果晚上散步,应尽量少到水边、草丛、树阴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
要注意家中宠物的卫生清洁,如跳蚤、虱子、蜱虫等小虫子,都喜欢寄生在宠物身上。同时,压箱底的衣服在穿之前,最好先洗一遍或在阳光下晾晒一次。刚刚取出来的旧凉席、被褥,也是螨虫等致敏源的最好藏身地,在使用前应先用热水烫一下或放在日光下暴晒,以除去上面的虫子。
专家提醒,外出时一旦被虫咬了,最便捷直接的方法是用自己的唾液均匀地涂抹在被虫咬过的地方,或用治疗皮肤消毒的消毒水进行擦拭。如果是在家中被叮咬,可以涂抹地塞米松霜或炉甘石洗剂,还可口服扑尔敏。需特别提醒的是,一旦被蚊虫叮咬了,有的要切记不能直接将其拍死,比如隐翅虫等,最好把它甩在地上踩死,以免毒液粘在身上。 (苏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