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片
昨天,又有一名被蛇咬伤的患者被送到毓璜顶医院救治。来自毓璜顶医院的统计显示,最近不到半个月,医院的蛇伤病人骤增,已收治了10名蛇伤患者。医生提醒市民,蛇伤多发在清晨和傍晚时段,草地、河边、树丛、菜园是毒蛇最爱逗留的地方,到野外作业或游玩的市民一定要多加注意。
近来蛇咬伤患者激增
昨天上午9时许,福山回里镇一对72岁的夫妇到花生地里收花生,突然,草丛里蹿出一条蛇,灰色的,有2尺多长,一口咬中老农的右脚。他赶紧叫老伴撕下布条,在脚踝处捆住,以防毒液随血液循环,随后被车拉上紧急送往毓璜顶医院。急救室大夫刘岗立即为伤者口服和外用的抗蛇毒药品,并在被蛇咬伤部位切口放血。
伤者赶到医院时,伤口处已经捆扎了1个多小时,由于血液不循环,周围已经黑紫。刘岗大夫介绍,捆扎30分钟后,至少应松开两三分钟。有条件的,在被蛇咬伤后,应立即结扎、冲洗,或者用刀子切口,把毒血挤出来。据了解,近半个月收治的蛇伤患者全部为被蝮蛇咬伤。
烟台地区90%为蝮蛇
根据近期病例,刘岗大夫介绍,在烟台地区,90%的蛇为蝮蛇,是一种毒蛇,多分布在昆嵛山、崆峒岛和蓬莱、海阳、福山、开发区等山地上。此外,蛇伤多发在清晨和傍晚时段,草地、河边、树丛、菜园是毒蛇最爱逗留的地方。
夏秋交替,加之近期雨水较多,地面潮湿,蛇类喜欢潮湿,开始频繁活动。时下也正是秋季农忙时节,农民在野外的劳动时间增加,被蛇咬伤的几率大增。随着中秋、国庆两节的到来,外出游玩的市民增多,提醒市民要引起注意。避蛇先“打草惊蛇”
毓璜顶医院急诊室大夫刘岗介绍,平常人们常说的“打草惊蛇”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躲避蛇咬的高招就是,提前用棍子驱赶。毒蛇一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当它感到自身有危险时才会咬人。
因此,在劳作或者行进途中,特别是进入草丛前,市民可用棍子拍打周围的草丛、地面或者树干等,蛇就会受到惊吓而逃离。这是因为,蛇的听觉十分迟钝,但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却很敏感,当接收到棍棒击打的信号,就会受到惊吓而自动避开。由于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所以大声吆喝驱蛇是无效的。
被咬后立即“结扎”
刘岗大夫说,急救是治疗蛇伤最关键的一步。
第一步是“结扎”。即,立即用橡皮带或布条、草绳、藤类等,在伤口上方约10厘米处扎紧,或在伤口的上一个关节部位结扎,最好在两三分钟内扎上。结扎的要求是,既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液的供应。
结扎后每30分钟松解1次,每次松2-3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第二步应“冲洗”。结扎后,可用自来水、河水、井水、肥皂水冲洗,周围实在没有水,可用人尿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冲洗伤口。其目的是把粘附在伤口周围的毒液破坏及冲洗掉,从而达到减轻蛇毒中毒的目的。
第三步是“切开”。如果能忍受剧痛,可用小刀切开一个小口,反复轻揉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切开时应沿牙痕作“一”字形纵切口或十字形切开,长约1-1.5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可边冲洗边挤压,冲洗及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冲洗后,应将伤口置于低位,有利于毒液继续流出。
烧灼伤口也可破坏蛇毒,但也相当“遭罪”。切开、冲洗后,每次用火柴6-8枚,放于伤口处,反复烧灼2-3次。当蛇毒遇到高热,即发生凝固而遭到破坏,失去毒性。在野外被毒蛇咬伤或急救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单独用火烧伤口进行急救。 也可冰块、冷泉水或井水泡浸伤肢,从而可减慢蛇毒的吸收。
抗蛇毒血清有保障
据介绍,被蛇咬后,及时到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是急救的最关键环节。那么,在毒蛇咬人的多发季节,烟台的抗蛇毒血清储备是否能保障患者的救治?记者了解到,目前,烟台地区仅毓璜顶医院一家有抗蛇毒血清药品,能充分保障患者的救治。毓璜顶医院急诊室刘岗大夫介绍,不仅仅是烟台地区,周边地区被蛇咬伤患者,也都是赶到这里来救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