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商河县村级卫生服务水平
按照“科学规划、分类建设、统一标准、多元筹资、方便群众、高效管理”的原则,商河县自2008年开始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伴随着2009年9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商河县256所村卫生室实现了服务全覆盖。同时,正在试行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也将进一步提升商河县村级卫生服务水平,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医疗服务。
“赤脚医生”转正
“以前,我的卫生室不足50平方米,房间里黑乎乎的,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共用一个屋。那时,我也就只能看看头痛发烧之类的普通小病。过去也没什么药,止疼片、消炎片、止泻药、红药水、酒精棉球以及医用镊子、剪刀、纱布等简单的包扎工具,是我医药箱里全部家当。现如今我的村卫生室已是4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2008年在县卫生局的帮助下又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他们还组织我们这些乡医多次到济南协和医院接受培训。我这个干了20余年的‘赤脚医生’现在可是持证行医了。”许商街道南小王村卫生室室长王全福对记者说。
接受了正规化的行医培训,再加上开通了新农合报销,南小王村卫生室的业务收入与以前相比增长了一半。储备的医疗知识越丰富,医技越高,前来就诊的村民就越多,尝到甜头的王全福这几年多次自费跑到北京几个知名医院学习疼痛医疗知识,回来后运用学到的针灸推拿术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现在来南小王村卫生室就医的村民一天不下30人。
村卫生室的医生大部分都是行医多年的“赤脚医生”,看病用药尚不规范,更不用说卫生室的规范化运作了。县卫生局通过调研,按医疗覆盖范围,确定建设25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原来的村卫生室按照“五室分开”的要求要么进行了合并、改造,要么重新建设。“赤脚医生”统一进行培训,并考取《山东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才允许*上岗,这保证了乡村医生的正规化、合法化。 2009年10-11月,县卫生局组织全县707名在岗乡村医生分别参加了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并全部顺利过关。同时各乡镇卫生院也成立了考核小组,对乡村医生工作业绩、考勤、社会满意度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通过考试考核广大乡村医生依法执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
问诊方便 费用低廉
孙家村卫生室是一个独立的院落,走进干净敞亮的房内,诊断室、药房、治疗室、观察室、处置室等一应俱全,新农合报销流程图、卫生药品价格表等全部上墙,每个月报销的新农合相关信息及时在室外的公布栏里公开。五里庙村村民张若圆正在输液,他说:“一到冬天,我这个心血管病就发作导致双腿供血不足,站都站不稳,滴上几瓶水就能缓解。以前一犯病我就喜欢去大医院,说实话还真是不方便,自从去年10月份孙家村卫生室建起来后,打针输液的甭提多便利了。而且这里环境也好,医生服务很周到,还能报销医药费,亲戚朋友要有个感冒头疼的小病我都是首先推荐他们来这里。”
孙家村卫生室是2009年新建成的9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之一。现在这个卫生室服务范围覆盖张小庄、五里庙等4个村、2000余口人。村民打针吃药医生都按能报销的基本药物给患者开药,如确实需要报销外的药物,一定跟就医村民说明,从不让他们多花一分钱,凭着良好的服务和规范的行医,该卫生室自去年10月份正式运转后,就诊人数逐月增加,3个月来,共累计为1300余人报销新农合资金2万余元。
孙家村卫生室还是许商街道卫生院定点帮扶机构之一,卫生院的张伟大夫被派到该卫生室坐诊行医。“我们派医生过来后,规范了孙家卫生室乡村医生的病历、处方书写,完善了制度建设,助推该卫生室稳步走过了过渡期。”许商街道卫生院院长魏玉明如是说。
孙家卫生室的现状是全县256所标准化卫生室的缩影。现在卫生室给就诊村民最大的感受就是问诊既方便,费用又低廉。
“二制六统一”升级村卫生室
为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县卫生局按照“二制六统一”标准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程。目前,各乡镇(街道)根据各自的实际已按照实施方案开始试行。
“二制六统一”即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工资制;对村卫生室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收费管理、统一药品配送。县卫生局负责人介绍说,实施一体化管理,能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使医疗秩序明显好转,医疗市场基本规范,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搭建平台,使农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有效保障。逐步建立起统一管理、均衡发展、良性运转的乡村卫生管理模式,实现农民群众就医安全、用药放心、价格合理和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此外村卫生室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协助各乡镇(街道)卫生院开展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入户走访,各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对辖区服务范围内的弱势群体患者能更加了解,便于对他们开展经常性的免费诊疗服务,让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每个村民的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