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在省教育厅、山东联通共同主办的“山东省中小学生绿色信使手机业务启动仪式”上,济宁市育才中学分校的10名中学生分别领到了一款开通“绿色信使”服务的手机。
到了台下,初二年级学生晓晓(化名)摆弄着刚领到的手机告诉记者:“不良信息常会伪装成熟人的彩信,留下网址,要收信人登录。我也上过当,点开这些链接后发现不对劲就赶紧关闭。但有些同学尤其是男生对这类信息比较热心。”记者随机采访中有七成左右的学生表示,他们更倾向于用一般功能的手机,如果阻止一些功能会使用不方便。
当天出席仪式的山东联通副总经理刘玉林介绍,今年6 月,省教育厅与山东联通签署了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为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推出“绿色信使”业务,使用专门号段,屏蔽不良网站和信息,定时关闭语音、短信、聊天及娱乐游戏等功能;还可实现手机选课、成绩查询、教师评价、消息通知等功能。
据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调研发现,25 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手机上网的主流,约占90.5% ;在使用手机的初、高中生中有两个 80% :80% 以上用手机上网,80% 以上知道手机色情网站。因此,手机涉黄危害的重点是未成年人。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张华以亲身调查的实例证明,社会文化中的不良信息已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原因,净化手机上网环境,推广“绿色”手机是一件利在长远的事。
“ 监督孩子用手机上网,要比监督他们用电脑困难得多。我甚至曾考虑帮孩子更换一部没有上网功能的手机。现在有了‘绿色信使’服务,家长就放心多了!”出席仪式的家长代表济宁市民钱芳的话代表了多数家长的心声。此次还推出了“关爱定位”产品,家长可通过短信、网络等方式获取孩子实时位置信息,当其进入不良或危险预设区域时,手机还及时向家长发送警示信息。
记者采访中也发现,手机上网防黄软件仍是空白,目前更多依靠电信运营商通过人工拨测方式来过滤淫秽色情信息。许多手机色情网站的服务器大都设在境外,有的虽然注册的是国内的.cn 顶级域名,却没有备案,依然被接入了手机网络,造成过滤困难。刘玉林表示,将联合各家运营商、相关技术厂商,共同制定绿色上网、过滤技术标准,加紧相关软件的研发。
据悉,这项业务自10月17日起,在济宁、淄博、东营三市开展试点。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学校对这项工作有热情,但关键在于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接受。张华同时提出,采取既堵又疏措施,提高学生文明素质,积极开展性健康教育,应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