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济宁讯(记者 黄小娟 通讯员 王慎贤) “丢包诈骗”是目前诈骗分子使用频率较高的诈骗方法,受害群众受损少则几百元、数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是一生的积蓄,给许多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如何有效防范“丢包诈骗”,鱼台警方结合近期侦破的一些典型案例,对“丢包诈骗”案件的特点、方式及防控对策进行解析,以期广大市民若遇此情况,谨防受骗上当。
丢包诈骗行为的基本特征
“丢包诈骗”作案者大多是2人以上,行骗时,一个骗子会先在受害者面前丢下“钱包”或信封等物品。随即另一名或多名骗子会装成“过路人”将包捡起,然后当着受害者的面展示里面的钱物,并主动提出“见者有份”,与受害人共同分掉钱物。随后,先前丢包的骗子会折身回来,要求对受害者和“过路人”进行搜身。受害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会将自己身上的财物全部暴露出来。此时,骗子们就会顺手牵羊或强行抢劫,将受害人的财物骗走或抢走。
诈骗分子或则慌称掉在路上的包内有银行卡,要求对受害者和“过路人”进行搜身,如果发现受害者身上有银行卡,骗子就会以查看银行卡为幌子,以同样的卡迅速调换受害者的银行卡,并以证明其清白为由,诱骗受害者说出银行卡密码,随后从银行盗走受害者卡上的现金。
另外一种情况是骗子装成的“过路人”会在先前丢包骗子折身回来之前,把捡到的“钱包”给受害者,要求受害者帮着藏好,并让受害者拿点钱或值钱的东西作为抵押。受害者贪图小利,便会尽倾身上所有财物给“过路人”,以得到装了不少现金的“钱包”,而“过路人”得到受害者的财物后则迅速逃离现场,等受害者打开“钱包”发现里面全是假钞、冥币时,方才知道受骗上当。
防范“丢包诈骗”切莫心存贪念
“丢包诈骗”作案对象一般以中老年人、妇女和进城农民为主,诈骗分子利用受骗对象诚实、善良、防范意识差或少数人贪小便宜的心理,对其进行诈骗。该类案件常常发生在城区的车站、出城路口、公交站牌附近、街头巷尾等场所。
“丢包诈骗”诈骗者多为外地流窜人员,一般三五人一伙,得手即走,不利于抓捕。作案前骗子作了周密计划,作案时充分赢得受骗者信任,为作案后脱身争取了时间。不少受害者被骗后,因为怕被人嘲笑,没有马上报警,以致于警方难以及时掌握犯罪线索,失去了抓住骗子的大好机会。
当你遇到有人在你面前“无意”中丢下一包东西,另一个人上前假意与你一起发现被丢的包,要求和你平分包内的东西时,这时,请你千万记住,骗子正在对你实施“丢包诈骗”,不要心存贪念。骗子实施“丢包诈骗”时,其中会把捡拾到的“钱包”给你,要你帮助藏好,然后再让你拿点钱或值钱的东西作为抵押。这时,你要清楚骗子给你替他藏好的那个看似装了不少钱的“钱包”,其实里面装的全是假钞、冥钞或废纸。对随便检查自己物品的人员要严辞拒绝,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语,不要轻易告诉他人自己银行卡密码,如发现有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实施作案时,请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