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级高中生将难享“优惠”
记者获悉自2008年起,山东省已经全面取消高考省内自主加分政策,完全执行教育部公示的高考录取照顾政策。
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2011年高考报名通知中,关于特殊照顾考生仍要求参照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照顾录取政策执行。记者注意到,在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录取照顾政策中,奥赛省赛区一等奖、奥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仍具有保送生资格。这些学生如未能被提前保送录取,参加高考录取时还可享受20分的投档录取照顾。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获得者,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赛中获奖者也具备同样资格。但四年后,一切都将是浮云。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本省加分政策早已取消,山东省将严格执行教育部的加分政策。也就是说,四年后,2011级高中生高考时,奥赛获奖者,除了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技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仍具有保送资格外,其他人都不再享受这种“优惠”。
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奥赛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不再具有高校招生保送和加分资格。教育部昨日公布的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长出一口气,感叹这一天终于到来;也有人担忧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因噎废食,不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奥赛与保送脱钩大势所趋还是因噎废食
现状披上功利外衣奥赛成“敲门砖”
“对很多人而言,奥赛不过是他们上大学的一块敲门砖而已。”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副堂主、博士生导师张树永遗憾地说。通过奥赛获奖取得名校“入场券”,或拿到降分录取的优惠,已经成为一条升学捷径。张树永告诉记者,在泰山学堂2010级新生的选拔中,最终脱颖而出的75名同学,只有7个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山大的,保送生则只有1个。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也表示,我省一个数学奥赛金牌获得者进北京大学以后,选择的是金融专业,而不是数学,理由就是“我只不过把数学奥赛当作北大的敲门砖”。
山东大学招办副主任朱德建认为,从高校招生层面来看,这次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杜绝学科奥赛应试化和遏制招生违规行为的发生。朱德建说,有的学生为保送而保送,已经让奥赛保送政策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真相:应试奥赛可能扼杀创新天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堂主彭实戈对当前有的学生为了奥赛而参加应试训练的做法感到无奈。“奥赛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是让学生事先把所有题目都准备一遍再去考试。”彭实戈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也表示,应试奥赛训练可能会扼杀创新天才。他说,突击训练不仅没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修养提高,反而会使有些学生因为负担太重产生厌倦情绪。就像跑马拉松,在前几百米冲在最前面的往往不能把优势保持到最后。不仅数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省一中学2006年通过物理奥赛被保送进某重点大学的小杨告诉记者,当年因为全力准备奥赛,耽误了一些正常学科的学习。而那种应试型的备考,已经磨光了他对物理的兴趣。
担忧:校长担心学生失创新积极性
我省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校长表示,教育部对高考加分项目的规范和调整,初衷是为了净化环境,保证高考公平,但奥赛获奖者保送政策的取消,可能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位中学校长表示,就算有些学生功利主义,不完全为了爱好走进奥赛,但也不能排除有的学生是因为兴趣而参加。如果拿掉了“保送”的甜头,也许会同时扼杀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现在提倡创新教育,因材施教,这样做会不会有些苗子就被扼杀了?”这位校长忧心忡忡地说。
赞同:奥赛专家期盼竞赛回归纯粹
山东省物理学会负责我省参加奥赛学生的培训和选拔。山东省物理学会秘书长张承琚告诉记者,奥赛的定位本来是一部分对奥赛科目真正感兴趣的学生,但实际参赛的学生中的确混杂了个别只为拿名次的人。“作为一种科普活动,物理奥赛本来搞的挺好的,后来被附加了一些功利性的东西,就吸引了一些为这个‘利’而来的人。 ”
“奥赛本身并不是为了选拔学生,那些为兴趣而来、并能够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一定是优秀的。”作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张承琚感慨地说,他希望奥赛获奖与保送脱钩之后,奥赛能够恢复从前的纯粹。“没有了那些单纯为名次而来、但对科学本身并没有特殊兴趣的学生,奥赛才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张承琚说,也只有在没有功利性的氛围下,中学才能够避免奥赛的应试训练,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加分舞弊现象多地层出不穷
航模加分成少数人特权
2009年,经媒体披露,在浙江绍兴一中提出航模高考加分申请的19名考生中,13名是当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其余6名是教师子弟。
调查中记者发现,“三模三电”加分成为浙江某些考生加分的“捷径”。据浙江教育考试网2008年体育项目加分名单显示,在其中438位加分者中,“三模三电”合格考生达到198名,约占45.21%。
记者在浙江慈溪暗访时,有家长说,相比其他竞技体育项目,航模比赛不用付出太多的艰苦劳动,且加分的准入标准也较低。掌握这一“诀窍”后,只要交几百元的报名费、1.5万元的培训费,培训1至3个月,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前6名的成绩。这笔费用虽然不菲,但却可以轻松换来20分的高考加分。
“马拉松”跑出加分“灰色通道”
2010年1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曝光了在厦门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群体作弊事件,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约30人被取消成绩和名次。据查,相当一部分作弊者是中学生,为的是通过比赛成绩晋级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从而得到高考加分。
比赛中有选手冲线后显示两个成绩,据调查发现,部分选手一人佩戴两块芯片参加比赛。防作弊用的高科技产品,竟然成了投机取巧的工具。
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
2010年6月底,《中国青年报》刊发深度调查,曝光湖南娄底高考加分乱象。
报道称,一些考生和家长发现,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中,有不少人是“武林高手”,他们都因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其中娄底一中高考成绩前20名中,除6人外,其余无不是省级“武林高手”。王斌整理
民族和体育加分被列入审查重点
商报北京消息早在今年年初,教育部新闻办和中央教科所联合出版的《对话教育热点2009》中也有明确表示:有些地方错误地理解或者滥用了加分政策,导致了一些偏差。
例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规定全国劳动模范、省级优秀专家子女可以加分;河北省石家庄市规定报考师范类院校的考生,父母一方是中小学教师的照顾8分,父母双方均系中小学教师的照顾16分;广州市规定农村户口独生子女可加5分。
在该出版物中,教育部明确:无论以家长的经济身份,还是以家长的一些其他身份为由,在考试中给其子女加分都不符合教育公正的要求。
另外,记者注意到,前不久,教育部对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提出的关于取消高考加分的建议给予答复时表示:今年重点审查反映问题较多的少数民族身份加分和体育特长加分的考生。
济南学生家长:希望这项政策能够尽快执行,把那些盲目参加各类学习班的孩子解放出来。
济南陈先生:奥赛保送政策的取消,肯定会堵了很多有特殊才能人的成才路,因噎废食!奥赛远远高于高考的难度,不支持的人是不了解,体育特长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也该加分,只是加的太少了对他们根本不起作用,以后大学恐怕再也招不到体育特长生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