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蔬菜都便宜了记者李玉伦摄

草莓“奢侈”亮相

香蕉贵了
从11月20日开始,国家发改委两日之内连续三次强调平抑物价,事实上,近期省城部分蔬菜的价格也确实应声下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本报调查的21种蔬菜中,有8成价格出现下跌,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正值大棚蔬菜集中上市的季节,不少农产品本身就有降价的市场空间。
八成蔬菜在降价
菜花三周价降三成
昨天,本报记者调查了省城市区5家农贸市场统计21种蔬菜产品的价格,与上周相比,茄子、青椒、黄瓜、菜花、西葫、韭菜、芹菜等8成蔬菜都便宜了。
从前几期的农产品价格表上来看,有的蔬菜价格是最近才开始下降,有的则是连续三周下跌,以菜花为例,11月8日的平均价格为2.36元,而昨日记者调查到的5家市场的平均价格为1.66元,三周价格下跌了三成。
而对于近期菜价下降的原因,有人表示,是近期政府出台的强有力的调控政策所致,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蔬菜价格的下跌,更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产品本身就有下降的市场空间。
市民感觉吃菜还挺贵
得精打细算过日子
“虽然这两三周明显感觉到,菜价又便宜了,但吃菜还是挺贵的。”家住省城阳光100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家里有自己、老公、女儿、女婿四口人,“刚去买了70块钱的菜,省着吃也就够三四天的。”
在刘女士提的菜篮中记者看到,有4个茄子,还有2个藕,2个西葫芦,1捆蒜薹,一块蘑菇,五六个西红柿,还有三四个土豆,大蒜、葱姜,还有2斤鸡蛋。“一天三顿饭基本都是一家四口人一块吃,老公和女婿吃饭吃得多,中午必须三菜一汤,还要有烤肠,买的这些菜,只够吃三四天的。”
说着,刘女士给记者算起了账:4个茄子一般也就能吃两顿,一捆蒜薹够吃两顿的,土豆一次吃两个,三四个顶多吃两顿,鸡蛋,一天用四五个,2斤也就够三天的。“这70块钱光买菜了,还不包括买鸡鸭鱼肉的钱,老公每天必须吃一道肉菜,这个花销也不少。”
今年以来,刘女士觉得自己家有很大的改变,会精打细算了,“说实话,以前老公是绝对不会吃剩菜的,哪怕上顿的剩菜到了下顿也直接扔了。自从菜贵了之后,终于明白节约了,一般中午剩下的菜,晚上热热接着吃,如果隔夜的剩饭,哪怕只剩一小碟子菜也得放着,等第二天起来,拿去喂阳台上养的那几只鸡。”
菜价降了为啥还买不到便宜菜?
虽然蔬菜价格出现大范围的下跌,但还是有消费者抱怨,除了白菜、冬瓜等极个别的蔬菜,零售市场上难买到1元以下的菜。
省城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做了10多年蔬菜批发生意的商户老宋表示,虽然最近菜价便宜了,但因为今年油价、电价、人工费用等成本上涨的影响,价格肯定比去年同期贵一些。一般每斤蔬菜从批发到零售要加价0.3—0.5元,个别市场可能会加到0.7元,这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何批发市场上1块钱左右的蔬菜,老百姓买到手后都要将近2块钱。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即使同一品种的蔬菜,因为品质不同,价格相差也很多,“以西红柿为例,市场上的批发价有1块多钱的,还有2块多钱的,大部分零售商贩都会进卖相较好但价格相对较高的品种。而那些价格特别低的菜,因为卖相不好,多半是被路边摊或者是学校食堂批发去了。”记者 冯云云
精细解读1
香蕉同比贵了近一倍
不少消费者最近去农贸市场买水果时发现,这两天香蕉涨价了,而且吃不到去年冬天那么便宜的香蕉了。
“最近香蕉价格一直涨,原来一斤卖1.8元,现在都到了2块钱以上,跟去年冬天相比,价格更是贵了不少。”正觉寺小区农贸市场,水果商贩张女士表示。
记者昨日从堤口果品市场了解到,该市场香蕉最高批发价为3.5元/斤,便宜的为1.35元/斤。市场上一位陈姓香蕉批发商告诉记者,自己主要是从云南和海南进货,去年此时,中等品质的香蕉一箱(30斤)的批发价在35元—38元左右,今年则要卖到50元。“去年这时候,稍微差一点的香蕉,一斤批发价只有八九毛钱,品质很好的,顶多批到1.5元,今年如果还花同样的钱,顶多能批个一般品质的货。”
批发价的上涨,源于产地的收购价也涨了不少,“去年11月份从云南进香蕉,每斤的收购价在0.3元—0.8元左右,而且产地香蕉堆积如山,全都是等着批发商收货的蕉农,今年不一样了,每斤的收购价最低也到了0.8元,而且去了不一定很快就能收满。”
对于香蕉价格上涨的原因,陈先生表示,因为去年冬天,香蕉价格太便宜,“最低的收购价甚至到了2毛钱一斤,这个钱甚至都不够种植成本,给不少蕉农造成了损失,使得很多蕉农积极性受挫,减少了种植面积或者不再种植。而且今年香蕉生长的时候,冰雹等坏天气也影响了香蕉的产量。”文/图记者 冯云云
精细解读2
30元一斤草莓亮相
从今年7月份开始,陆续从本报餐桌消费价格表上消失的草莓,近日又红红火火地登场了。目前在记者调查的五家农贸市场中,其中已有两家有草莓上架,但都价格不菲,成为水果中的奢侈品。记者统计发现,虽然8成蔬菜价格都在下降,大豆油等产品价格也在下降,但正因为反季节的新鲜草莓上市,而且一斤零售价在30元左右,直接拉动了本期餐桌消费价格指数飙升200多点,逼近3000点大关。
“夏天才卖几块钱,现在却要30元一斤,太贵了。”昨日在吉祥苑市场,市民刘女士领着孩子在售卖草莓的摊位前踌躇不前。记者看到,颜色鲜红的草莓被装在不大的容器里,虽然个头大但数量并不多,而市民也是看的多买的少。“价格太高我也不敢进多了,就想让市民尝尝鲜,知道冬天的草莓来了。不过虽然这第一波草莓价格有点高,过不了多久市场上多了价格也会下降的,但要是想买到夏天的价格也不太可能,冬天大棚种的成本高啊。”商贩赵女士说。
山东烟台一位长期栽培草莓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在秋末冬初上市的反季节草莓都是大棚种植,是改变控制了草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促成栽培的,口感质量都远不如夏季的好,而且农药残留相对多,买回家以后要多泡泡,彻底清洗。”
文/图见习记者 张卓冉
精细解读3
大豆油连续两周价跌
自本月中旬国家出台十六项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后,大豆油这只“油老虎”也不再疯狂了。记者昨日走访省城几家农贸市场发现,上周市场上的大豆油价格平均每斤下跌了一毛钱,而这已是大豆油单价连续两周出现下跌。
“大豆油每斤又便宜了三毛钱啊!”昨日,在吉祥苑农贸市场,喜欢用豆油炒菜的市民张女士发现,这个市场上的大豆油每斤比上周便宜了三毛钱,在家下厨更加经济了。同样,在无影山商业街,也有消费者为大豆油每斤便宜了四毛钱而欣喜。
有粮油商贩告诉记者,这次豆油降价主要和国家调控有关,“国家往市场上投放的粮油多了,价格自然会便宜点,不过目前还不是多么明显。”业内人士表示,在近期国家连续出台调控政策压力下,市场上的各种游资不断撤离,国家又对大豆和小麦等杂粮进行抛售,并尽量压低各行业运输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厂家的生产成本,市场上的食用油价格自然会应声回落。
记者 李玉伦(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