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青岛市被列为省无线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两年时间,青岛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无线城市的建设,手机能刷卡、拎个本本就上网的情况已经不是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三大电信运营商瞅准了“无线城市”这块大蛋糕,如何能在这其中分一杯羹成为三家争夺的焦点。
12项无线工程布线
今年的6月9日,青岛市举行了“无线城市试点启动暨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与各电信运营企业签订“无线城市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试点工作,选出包括无线警务、无限城管、无线校园等12项重点工程进行试点。根据规划,从2010年开始至2012年,青岛市将用3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连接全省和全国、通向世界的“高带宽、高可靠性、全市覆盖”的“无线青岛”。
经过近半年的建设,目前,青岛全市3G无线通信基站数量增加了20%,无线宽带热点数量大幅增长,全市主要区域基本实现了无线宽带覆盖,无线业务在很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据初步统计,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在青岛市建设的3G移动通信基站达55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4亿元;全市WLAN热点建设已达1100余处,开通AP接入设备9400余个,覆盖了青岛机场、火车站、会展中心、五四广场、星级酒店等公众聚焦区域。
无线校园折射暗流涌动
尽管“无线城市”尚在初步长成的阶段,但校园里的争夺已异常激烈。
在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刚进校门就可以看见一个偌大的中国电信营业厅,而在该学校食堂、超市、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处都设置了翼机通读卡头,师生只要拥有一部电信业务的手机就可以通过手机打卡实现吃饭、购物、借阅图书、上网等一系列需求,目前该院的翼机通用户已达到1万多户,新生入网率更是达到100%。
该学校负责该项目的严老师介绍,这项工程学校本来是想跟移动公司合作的,移动公司毕竟拥有最大的客户资源,但学校在斟酌衡量了各方给出的条件后,电信给出了最大的诚意,公司副总孙康敏甚至亲自坐飞机来到学校洽谈,而且在相关费用的收取上也给予了很大的优惠。
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校园扩张的步伐也未放松,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宋希云告诉记者:“青岛农业大学早就有建设无线数字化校园的想法,但由于投入太大而搁置,直到中国移动公司提出和学校合作,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公司已投入1000万,建设2G、3G、WLAN,并且与有线网络全部连接,覆盖校园的科研区、生活区等各个角落,已经有三四千人使用学校的无线网络,相关的教学资料数据可以随时调用。”
目前,移动公司在青岛市25所大中专院校,共计30个校区全面推动了无线校园建设,已完成了包括24个大中专院校和校区的WLAN网络覆盖,建设AP接入设备2200余处,覆盖老师、学生近20万人,包括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等众多知名公立、民办院校,截至目前,每月使用中国移动WLAN业务的学生已经达到3万以上,预计到年底将接近8万。
联通公司则将目标瞄向了小学,李沧联通公司负责人于国告诉记者;“李沧联通公司和李沧路小学合作,联通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勤学通的电脑终端软件,是一款类似于qq的登录软件,可以群发短信、视频聊天、布置作业,通过这款软件给家长的手机上发送各种指令,让家长、学生和老师能有一个即时的沟通,目前在李沧区已经有2500多用户。”
圈地战无限延伸
“无线校园”只是一个缩影,三大运营商对无线市场的圈地运动目前已经在各个领域延伸,一场无形的无线战正在展开。
青岛电信针对无线应急联动工程,在增加基础网络建设投资之外又投入了3000余万元,将全部3G基站增加了数字集群对讲功能,升级了原青岛市应急指挥调度网络,一举改变了原网络覆盖范围小、业务功能单一的缺点,使升级后的数字集群网络实现了全市覆盖。根据用户需求,投资700余万元购置新型数字集群手持终端免费提供给用户,用户按合同要求只需支付手机通话费用。目前,青岛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中的总用户量达到了5500余户。
而青岛联通的业务发展放在了无线警务、无线智能交通等领域,青岛联通配合青岛市公安局完成无线警务平台的传输和查询业务,已经开通70个流动警务工作室;同市公交集团就公交车无线视频监控和车辆智能调度系统达成意向,并进行了测试,一期494辆新车即将上线,陆续覆盖全市公交车辆。同时该系统的无线视频将与公安局视频监控实现对接,成为全市共享的视频监控资源,目前,市区测试已经完成。
移动公司针对“无线城管”完成了骨干无线网络的建设与优化,规划并建设了专用的GPRS-VPN网络,为城管局配置了专用网络接入点和专用数据卡流量资费,通过青岛移动的网络承载,市南城管已经实现了包括无线办公、移动执法、现场取证等应用功能,并结合移动新推出的手机对讲业务,胶南城管实现了基于手机的集群调度功能,提升了城管内部的沟通效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