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Q友提供
记者陈长礼实习生吕奇摄
记者 李栋印
燃气井盖 4个联通井盖 2个路灯井盖 4个电力井盖 4个给水井盖 12个网络井盖 10个交警井盖 4个雨水井盖 2个污水井盖 2个热力井盖 4个
一个路口48个井盖扎堆,这些井盖涉及9个部门。因道路未完全完工,有的井盖高出路面,车辆经过此处还能听见“咣当”的声响。
昨天,时报Q友王先生反映,“文化东路与燕子山路路口处,密集分布着40多个窨井盖,有的还从地面凸起,让过往司机叫苦不迭。”
此处路段为何井盖如此密集?它们分属于哪些部门?“咣当”声响何时可以结束?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现状:路口48个井盖子,涉及9个部门
昨天,记者来到文化东路与燕子山路路口处,发现Q友所言非虚。记者根据道路路口的绿化带为界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该路口处共有48个窨井盖,这些井盖上写有燃气、交警、电力、联通、网络、雨水、给水、路灯、污水、热力等字样。根据这些井盖上的字样,这些井盖分属于9个各自独立的部门。
因道路还未完工,一些施工人员还在忙着进行管线施工。他们打开井盖,将一些管线放入窨井中。
■影响:井盖子凸起,车主戏称像“绕铁饼”
记者注意到,这些窨井盖中,位于人行道的井盖与地面持平,居民出行受影响不大。而位于道路中间的井盖有的则高出路面四五厘米,汽车只要行驶到这里难免都要颠簸一番,甚至发出“咣当”的声响。
一名私家车主告诉记者,看到这里井盖很多,在过这个路段的时候,他都是放慢车速,小心驶过路口。“这几个窨井盖太集中了,躲都不好躲。”还有的车主则自嘲称,经过该路口,和在驾校学开车时练习绕铁饼差不多。
在记者在此采访的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内,经过此处的车辆大都是尽量地躲着井盖走,但未出现堵车的情况。
■市民:修路前井盖子就不少,这次又增加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是从今年6月份实施改造的,此次改造是自上世纪80年代道路建成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改造,改造工程西起经七路(杆石桥),东至二环东路,重点是加宽快车道,增建慢行一体,重铺人行道及无障碍通道,建设港湾式公交停车站,放置交通隔离设施,对全部管线入地升级改造。
在该路口附近卖报的摊主指着马路上的窨井盖说,在文化东路重新改造之前,马路上的井盖就有很多。修路过程中,施工人员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窨井。
根据Q友王先生夜间在高处所拍的照片显示,这些井盖就像是路面上的“疤痕”。
■消音:铺设完最后一层沥青,“哐当”响的问题可以解决
就窨井盖高出地面的问题,施工方表示,因现在天冷,不适合铺设最后一层沥青。等天气暖和的时候,铺设完沥青后,窨井盖高出地面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据了解,根据道路施工方案,12月31日完成两侧慢行一体下管线施工,明年5月31日全线竣工(含两侧环境综合整治)。
■解释:各种管线在此分流,如此分布比较正常
据了解,文化东路、文化西路地下管网中,供水管线铺设已有20余年,管道锈蚀严重,影响水质,且管线老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燃气管线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要求;部分路段雨污水管线的缺失与不畅,导致污水冒溢进而造成环境污染;电力、通讯线缆在空中交织成网,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道路改造过程中,一些管线需要进行改造。
对于该路段井盖比较密集的问题,该路段的施工负责人表示,此处管线原来就比较多,包括热力井、给水井、污水井、路灯井等等。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废弃了10多个,又增加了10多个,核心路口处共有窨井盖23个,但废弃的窨井盖依然存在。“此处的井盖分布情况算是比较正常的。”该负责人表示,附近居民小区比较多,各种管线在此处分流,窨井自然就比较多。
■设计方:与此路段周边环境有关,各职能部门独自设计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参与了该路段雨水井和污水井的设计,一名设计人员告诉记者,在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的改造过程中,这两种窨井的设计与管线的管径、道路周边的地理环境有关,其他的窨井则属于各自职能部门进行设计。
据悉,文化东路、文化西路在改造过程中,市政部门更换了给水管道,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供水能力;更换了燃气管道,建设电力和弱电综合管沟,实现架空线缆落地;完善雨污水设施,解决道路积水问题,改善污水排放系统。
在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改造前,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还公布了监督电话。文化东路、文化西路改造工程的监督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东路与燕子山路路口附近,各种窨井比较比较集中,与此路段周边的环境有关。如此路段居民小区多,主管网中的燃气、暖气、自来水等需要分户进入居民家中,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置窨井,供检查这些设施时使用。
另外,居民家中的污水也要汇集到主管网中,这样需要设置窨井,如主管网出现堵塞,维修人员就可到窨井中,检查是哪里出了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