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星中路云集了数家银行,是济宁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
随着外埠银行扎堆入驻济宁,让银行业人才成为眼下十分抢手的资源,率先打响的银行人才争夺战已让人嗅出了一股“硝烟”弥漫的味道。
【短兵相接】
外埠商业银行纷纷抢滩济宁
外埠商业银行纷纷抢滩,自然让人联想到“竞争”二字。银行的数量骤然增多,短期内“僧多粥少”的处境在所难免。一家新入驻济宁的银行的客户经理说,早在分行成立之初,他就与几个客户经理跑了市区的几个商贸市场,以了解这些中小企业、小商户的融资需求。“他们要么没有融资需求,要么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融了资。”该客户经理感叹道。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根据银监会要求,各大国有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相继成立专门的小企业信贷部门,给予小企业更多信贷。同时,与从银行贷款相比,目前一些大集团公司更愿意通过其他渠道融资,于是原先倾向于发展大集团客户的国有商业银行受了”冷遇“,开始主动去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客户。自去年以来,济宁的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也根据实际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农信社以及中小商业银行因规模相对较小,一直以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为其主要客户群体。而国有大型银行依托网点及人员优势,业已发力中小企业市场,无疑会使该领域的竞争”白热化“。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国有大型银行虽然优势明显,但人员多,包袱重,不像中小商业银行轻装上阵,具有一定的服务优势和利率优势。一知情人士也透漏,今年以来,大型国有银行存贷款增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是几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可见今年中小银行对国有大型银行的冲击有多大。”
【跳槽不断】
新入驻银行到处“挖”人才
从去年底开始,准备进驻济宁的外埠银行的招聘广告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同时,为拓展业务需要,济宁原有的一些银行也大力招揽人才。未来,随着民生等银行机构陆续登陆济宁,金融人才争夺将更加激烈,短时间内,济宁对金融人才需求的渴望,几近定局。新入驻济宁的4家外埠银行更倾向于向在当地各金融机构临柜一线的员工,尤其是人事代理制员工伸出橄榄枝。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人较为苛刻,用工多实行代理制,这也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挖人提供了便利。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对国有大型银行的代理制员工而言,流动也相对方便。一名原先有二三年以上工龄的国有银行柜员,到新成立的中小股份制银行,很可能就是一名独当一面的柜组长,待遇也较为优厚,这无疑构成了较大的吸引力。一家今年入驻济宁的外埠银行的负责人不无自豪地介绍,“我们的员工基本上都是从济宁本地银行系统中挖来的。” 由于外地银行扎堆进驻济宁,济宁现有的银行开始对拥有的人才资源更加重视。一家商业银行的办公室人士说,“行里已经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了,年度总结中,出现了重视人才的字句,我们不希望成为新入驻银行人才的培训基地。” 很明显,济宁银行业人才争夺战已经率先打响,4家新入驻银行的员工大多数来自当地的原有银行,其中一些银行的高管、中层都出现了跳槽到新银行发展的情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