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2月12日电(记者刘宝森、赵仁伟)对有突出科技贡献的人予以奖励,体现了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导向、对知识的重视,也体现了政府对知识分子的关怀。但近年来,对科研奖励的片面追求,催生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如跑奖、买奖,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暗流。在正在举行的山东省“两会”上,民盟山东省委建议,科研创新应淡化成果奖励。
据民盟山东省委介绍,一次主要面对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的网上调查表明,在7699份有效样本中,70.3%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鉴定和评奖结果“既取决于成果的水平,也需要一定的公关活动”,仅有12.5%的人认为“主要取决于成果的真实水平”。此外,部分研究有一点创新就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文字“包装”使得科研成果的价值大打折扣。
民盟山东省委认为,国外很少有政府的科研奖励,而我国从国家到基层,层层有奖,片面追求科研奖励存在诸多弊端。科技人员疲于应付频繁的奖励申报与推荐,甚至不得不频繁地从事“包装”“公关”等事务,导致从事科研活动的精力不足。同时,大到国家,小到省市一级,一些单位每年都拿出几十万元经费跑奖,常年跑奖的单位基本都是获奖大户。更严重的是,论资排辈、行政领导侵占他人科研成果、评审鉴定走过场、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夸大成果追逐奖项等问题普遍存在。
民盟山东省委认为,科研成果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延续性,应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社会认可。因此,应理性看待科研创新奖励,对科研创新的奖励应适当降温。这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彻底改革现有的科技奖项评选机制,淡化奖励,鼓励科研人员拥有平常心,以结束当前的造假获奖乱象,维护科技奖励的公信力,实现科技评价体系的公平公正。民盟山东省委建议,取消省级以下科研奖励;建立以民间企业、行业协会等为主体,以政府为辅的评价体系;科研单位去行政化,培养科研的可持续性。(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