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人喝水不愁,多亏了四川兄弟
“这眼井对我村意味着饮水无忧、脱贫致富!”2月24日,沂南县马牧池乡王家安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恒满对记者提起四川兄弟新打成的水井,语气仍难抑激动。
21日下午1:30,经过50小时的连续奋战,四川省地矿局141地质队在王家安子村打井成功,日出水量达到少见的1000立方米。“这下子全村1358口人喝水不愁了,村里1290亩地也能浇上了!”王恒满高兴地说。
2月23日,由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的国土资源系统蒙阴县第一眼抗旱机井在蒙阴街道会泉峪村钻探成功。“村子里的大口井早就没水了,村民打的自备井也抽不上一滴水,只能到邻村找水喝,平均一天要来回挑四趟水。现在正是庄稼返青的时候,果树也急需用水。有了这眼机井后,种田浇果树不用愁了。”今年64岁的村民刘兆安说。
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截至25日16时,国土资源系统在我省临沂、济宁、菏泽、潍坊、淄博、日照、莱芜、泰安等8市共成井210眼,累计日出水量84523立方米,解决106317人吃水困难、62655亩地保苗春耕。
支援家乡抗旱,我们用最好的设备
2月22日傍晚,泰安市宁阳县伏山镇西代村打井现场,村民们眼看着不断喷涌而出的井水,久旱逢甘霖的喜悦溢于言表。村民朱尚秋激动地说:“今年的旱情50年一遇,这可是及时井、救命水呀!”
隆隆轰鸣着的钻塔旁,“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的旗帜迎风飘扬。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钻探高工商敬秋手指钻机告诉记者:“这可是国内一流的T685WS型设备,一台就要1500多万元,最快18个小时就能完成500米左右的山区深井。”
第二勘探队长年征战陕西、山西、贵州、云南、内蒙等地,接上级通知,突击队2月14日即从山西寿阳赶赴平邑找水打井。在伏山,这已是他们来家乡后成功打出的第二口井。商敬秋说:“这套设备尤其适合攻坚战,目标是山区硬岩,缺水区或无水区。我们要用一流的技术、最好的设备支援家乡抗旱夺丰收。”
据悉,类似突击队,省煤田地质局共组织100多支,从正月初八至今,从省内外分赴全省7市12个县区帮助抗旱找水打井。截至2月25日,已物探确立井位136眼,成井出水30余眼。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刘焕立说,他们力争打成500眼井,完成省国土资源系统40%的打井任务。
奋战59小时进尺182米,北京军区“双龙献水”
2月25日上午10:30,北京军区给水团经过连续奋战,分别在蒙阴县垛庄镇泉桥村和联城镇小山口村相继成功打井出水。“双龙献水”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军民抗旱保苗夺丰收的信心。北京军区给水团在蒙阴县首批选定了8口井位,率先出水的这两口井分别是1号井位和6号井位。1号井位于孟良崮战役遗址南侧的垛庄镇泉桥村,由钻井一分队30余名官兵负责钻探。经过59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克服石灰岩、水溶洞等多种复杂地层结构,总进尺80米,成功打出日出水量1440立方米的水井,在满足全村1200余人的生活用水的同时,还能满足500亩耕地的有效灌溉。6号井选址在蒙阴县联城镇小山口村,由钻井六分队,连续奋战47.5小时,总进尺102米,打出了日出水量千余立方米的深水井。
2月24日中午,沂南县张庄镇新庄村兰州军区给水团打井井位人头攒动,沂南县“沂蒙红嫂”协会的30多名姐妹们带着水果、奶粉,提着大包小包,像过年一样,以沂蒙老区人民特有的热情慰问驰援山东抗旱的兰州军区给水团官兵。
在蒙阴县常路镇山泉官庄村,村民李万银、王玉福得知北京军区给水团的官兵要给村里打井,连忙腾出了自己正准备结婚用的新房,帮官兵们安家。
闻名全国的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86岁的伊廷珍老人激动万分,因自己身体不适,她一大早就嘱咐女儿儿媳、孙子孙女带着鸡蛋和水果到一线慰问打井官兵。
给水团政治处主任哈图告诉记者:“我们给水团来蒙阴县不到3天时间,自发前来慰问的群众已达30多批次,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切实感受到了老区人民当年支前的力量,我们一定不辜负老区人民的期望,早日打出甘甜的山泉水。”本报记者 杨学莹 杜辉升 姜言明 王洪涛 姜玉泰 本报通讯员 圣虎 广琦 于淼 雅琦 士柱 黄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