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济宁讯(记者 李蕴)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康复从现在开始——大力推进新生儿听力筛查”。
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会影响患儿的语言、情感、认知等功能的发育,尤其可见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听力残疾的有效手段。但是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生以后,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家长才引起注意。

市残联聋儿康复中心的孩子们正在进行发音训练 李蕴/摄

接受康复培训的快乐的孩子们 李蕴/摄
昨日,记者在济宁市残联聋儿康复中心看到,很多聋儿都在此进行康复训练,王学为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未被及时发现听力有问题,他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不过很好的是,这个孩子在三岁之前戴上了助听器,也就是说他已经有了一个聆听的习惯和听觉的基础,因此王学为在进入聋儿康复中心三个月后就能说出三到四个字。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专门康复训练,基本的日常用语的交流已不成问题,再过半年的时间久可以进入正常的幼儿园了。”市残联聋儿康复中心刘主任告诉记者。
据了解,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如仍未通过,则应转至专门的听力诊断机构进行诊断、干预、康复。
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可爱,如果太晚发现听觉障碍的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孩子日后的语言和身心发展,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在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呼吁家长,呼吁社会关爱孩子的听力,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多一份重视,让每一个孩子都听到最动听的声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