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欣(化名)所住的四人间狭窄又凌乱

房间原本的结构已经看不出来
青岛,这座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每年都吸引大量年轻人来这里寻找自己的梦想,有一个容身之所是他们融入城市的第一步,但青岛房屋的高租金让他们犯了难,价格便宜的群租房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这样的一套房子里可能住着二三十人。在青岛,一屋住几十人的群租房不在少数,屋里的年轻人也只是把那张单人床作为了梦想的暂居地。今年2月1日国家出台了《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对群租房进行了明文禁止,这群年轻人又该去哪里寻找一张暂住的床呢?
A 工作了,住的地方依然像大学宿舍
四方区一个建于七年前的小区里,分布着十几栋多层居民楼,看起来还挺新,步入小区内安静而又干净。根据指引,8日上午十点钟记者按下了其中一个单元的对讲机,刚响了两声后,对方没有问外面是谁就打开了门禁,记者上楼后敲开了这户的防盗门,开门的是一个二十多的小伙子,他叫陈欣(化名)。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陈欣有些不好意思,“房子太小了,都不好意思领人进门。”
进入房门光线很暗,房内有一条两米宽的小走廊,通过走廊能看到六个并排的白色塑料房门,记者已经看不出这套房子原有的结构了,经过陈欣介绍记者才意识到,南北方向的两个房间原本应该是客厅和厨房。
陈欣所住的房间在屋内一角,穿过走廊,推开房门,房内有一股轻微的异味。“看着很像大学宿舍吧?这里就叫‘大学生公寓’,我们屋里现在就住着四个人。”进入房间内陈欣告诉记者。
房间两边各摆着一张双人床,两张床之间有一个大窗户,隔着窗帘依然能透进阳光,房间只铺了一张地板革,墙面刮了腻子。陈欣说,他们的房间住着四个人,大约有十平方米左右。记者注意到,床上的被褥叠放得有些凌乱,房内还有一位小伙子正在下床上侧卧着玩手机,小伙子名叫刘洋(化名),与陈欣是大学同学。
“我一毕业就来青岛找工作了,他去济南工作了一年,后来我又把他叫到青岛工作,这样在青岛也有人做个伴,要不然太孤独了。”陈欣介绍刘洋时对记者说,刘洋则笑着回答:“是他把我糊弄到青岛来了,现在只能住在这里。”
尽管刘洋这样说,但丝毫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同学感情,陈欣说,他与刘洋之前都在青岛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工作,后来陈欣嫌工资有点低便跳了槽,刘洋则依然在原来的公司工作。作为老同学,两人依然选择一起租房子住,而所居住的环境类似于大学宿舍,这也让两人仍然有大学生活的感觉。 B 套三房里可以塞进三十个人
2009年大学毕业后,陈欣就从老家枣庄来到青岛找工作,一个月时间,青岛的所有招聘会他一个也没有落下,最终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单位,在赶招聘会期间陈欣看到了“大学生公寓”的广告,一个床位每月仅需二百多元,这个价格让陈欣感觉挺合适就住了进来,并且一住就是近两年的时间,还拉来了好友刘洋。
对于租住的房间,陈欣还算满意,“这里住的全是男生,我住在上铺每月240元,下铺再加10元,水电费由房东出,冬天时每月再交10元的取暖费就行了,普通的套二房子每月租金至少1600元,相比较来说这里很便宜了,交房租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陈欣说,房东将原本的套三房子隔成了六个房间,这些房间有的能住两个人,当然价格也要贵一些,有的房间能住十个人,整套房子住满的话可以住三十个人。
“现在房子已经差不多住满了,确切多少人还真不好说,刘洋,咱们屋现在能有三十个人了吧?”当记者问到房间具体住了多少人时,陈欣有些不确定地问刘洋,刘洋也有些不确定地说:“差不多吧,没有具体去数。”
在聊天过程中,其他房间的一位舍友穿着内衣就走进了陈欣的房间,相互之间开着玩笑,小伙子名叫王超(化名),老家是潍坊的,毕业来青岛工作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他住在隔壁的一个二人间,每月租金270元,现在他在香港中路的一家公司做客户经理。
C 早晨上厕所最头疼
说到群租的生活,三名年轻人都颇有些无奈,陈欣开玩笑地形容这套房子“铁打的房子流水的房客”。陈欣在这里住的近两年时间内 ,已经记不清住进了多少人又走了多少人,“就是现在隔壁房内住的人,好多人我们都不认识,甚至见面都不打招呼,平时也就是跟屋里和隔壁几个哥们玩得比较好。”
陈欣说,有的人在这里只住上几天或者几个月,长时间租的人并不多,而且各个房间也并不是常年爆满,去年有一段时间就空出了许多床位。
由于人多且杂,屋里的安全和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陈欣说,尽管每个房间的房门都会上锁,但去年隔壁一个哥们的笔记本电脑就被人偷走了,也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人所为。陈欣的房门正对着屋里的厕所,打开厕所门他们屋里的味道有些大,这让陈欣很不满意。记者打开厕所门看到,厕所有五平方米左右,地面是水泥的,还有不少水迹,厕所的异味也比较大。
说到这个厕所,王超苦笑着告诉记者,“上厕所有高峰期,如果你早上六点半之后要上厕所的话,那你就等吧,到七点半之间一直不断人。你要上厕所的话只能排队等着,早上大家都急啊。”
由于厨房也被改成了房间,屋里的租客们没有地方做饭,因此房客们吃饭只能买着吃,陈欣说,自己一日三餐都是买着吃,已经吃够了外面的饭,想自己做着吃却没有条件,平时中午饭会在单位凑合。
群租乐趣:大家一起打牌、上网
名曰“大学生公寓”,里面的房客也大多是年轻人,大家年龄相当,共处一屋还是能打成一片的。王超逗着陈欣对记者说:“我没事就到他们屋里玩,和他们几个玩得不错,闲时会找他们打打牌、聊聊天,大家相互解闷挺有意思的。”
陈欣对这种生活更是感觉很习惯,住在上铺也没有怨言,尤其与大学同学刘洋同住一屋,更有重回大学校园的感觉。“我们屋里其他两个哥们也都工作了,大家处得还不错,但工作性质不同,有时候会凑不到一起。隔壁那个十人间晚上经常会打扑克。”
说到这里,隔壁过来一名小伙子找陈欣,很熟地问:“你们屋有没有针线啊?我要用。”“你要把私房钱缝起来吗?”陈欣打趣道,对方笑着应答:“是啊。”随后拿走针线,十分钟后又送了回来。
“这样还挺有乐趣,但是不能改变不方便的现状。这里没有大学校园要求那么严,必须熄灯睡觉什么的,这里没有人会管着对方,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们屋里的那个伙计从昨晚出去上网,到现在中午十二点了还没回来。他太能玩了,换成我我可受不了。”刘洋告诉记者,他与陈欣无聊时也会到附近的网吧玩一会游戏,但不会玩通宵。
这里是暂时收容我们的地方
陈欣说,他现在月工资三千多元,租一间好点的房子不成问题,但陈欣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多攒钱,为自己在青岛安家做准备。“这样的房子长期住肯定不行,现在屋里的哥们大多都是刚毕业或者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大家挣的钱都不多,在这也只是暂时的。”陈欣说。“这里是暂时收容年轻人的地方,等大家有了对象或者条件好了就会搬出去,我也打算先住一年再考虑换房子。”刘洋告诉记者。
得知国家出台的租房新规,群租房不能再多住人,三人并不吃惊。“这样的环境确实应该改善一下,但我们没有青岛户口,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也申请不了,单独租一套的话价格又不能接受,既然群租存在那就合理,除非真正禁止了,要不然让我们去哪里住?”王超说。
住在群租房里的年轻人说,如果混得好的话就会在青岛买房子,实在混不下去就回老家,但每个人都有着青春的梦想,为了梦想也只能暂时委屈自己了。(应当事人要求,文中姓名均为化名)文/图 记者 纪国亮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