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崂山创建集约高效发展模式

时间:2011-03-23 09:31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www.yunhepan.com

  看青岛崂山区近年发展,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令人关注:2010年,全区按常住人口(约33万人)计算,人均GDP9.5万元,分别相当于全市、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和3.2倍;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9.2%,税收收入占GDP比重38%,区级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94%。

  良好的发展质量,离不开10余年来崂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的基础优势和累积效应,但更值得探究的,是崂山区对集约化配置资源的高度关注和身体力行。崂山区委书记慕建民说:“正是由于崂山区遵循经济规律,精心配置资金、人才、土地等发展要素,才在追求资源回报最大化的过程中,加快了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带动向资本驱动、技术驱动和人才驱动的战略转型。”

  从宏观层面观察崂山的集约式发展,园区建设是一个鲜明特色。从全区发展基础和优势入手,崂山区将发展重点布局为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在三大功能区内,布局建设了各色专业园区,逐步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如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内,有崂山生物产业园、国家通信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新能源产业园、海尔科技园等“子园区”。这种集成优质创新资源、建立完善专业园区体系的做法,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如何在具体操作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园区集约效应,崂山的作法颇具启示意义。

  “先上项目、铺摊子,再调整置换、聚合优化”,这是很多园区的传统发展模式,由此造成的低效不言而明。而崂山的园区建设,着手处即体现了对这种发展模式的自觉规避,代之以“专业、特色、集约”的园区发展之路。以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的生物产业园建设为例,建设之始,曾有过首先建设一个顶端实验室的动议,但区委在认真分析后否决了这一构想:实验室即使建起来,也不可能发挥预想中的作用。因为这种高水平的实验室需要的是高端人才,在开始完整的产业链没形成之时,即使区里给上门人才再高的待遇,人家也会因为无事可干而跳槽。因此,在随后的建设中,园区遵循着完整培育产业链的思路来做,先后引进国家生物能源研究所、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生产中心以及一批高科技生物产业企业,培育起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研发产业链,进而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好局面。正是按照这种思路,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内国家通信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新能源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呈现出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发展优势日渐凸显的发展格局。

  对于可供开发的建设用地只有70平方公里的崂山,如何精细化利用土地,与实现集约化发展,两者互为因果。在土地的精打细算上,

  崂山区推出的“项目评估准入制度”最具代表性,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推广。按照这一规定,所有进入崂山投资的项目,必须首先经过发改委、财政、国地税等部门的综合评估,确保项目在符合区级财税贡献、产业发展及布局等方面的要求。近年来,通过项目评估准入制度,崂山区先后将10余个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效益不明显、环保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但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区域影响力大的项目却得到了全力支持:为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区里结合科技城内一块750亩的集中土地资源,整体规划了大型专业化蓝色经济示范基地——生物产业园,总投资达到24亿元,平均投资强度约460万元/亩,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余亿元,年税收约3亿元。

  “如果说,专业园区发展和土地精细化利用,体现了崂山对自身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那基于‘资本强区’战略下对资本路径的选择,则为崂山找到了延续这一优势的新途径。”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鹏鸣从另一个角度总结了崂山集约发展的精髓。

  近年来,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崂山企业表现抢眼:短短两年内,有4家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半岛传媒、天人环境、康普顿石油等企业拟于2011年提交首发申请,另有20余家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库,“崂山板块”呼之欲出。

  解读资本市场“崂山板块”的形成过程,政府无疑是最重要的“幕后推手”。早在几年前,崂山区便先行一步,好手迭出:针对企业上市前普遍存在股权产权纠纷多,界定难的问题,崂山区成立服务团队,对企业实施一对一服务,他们深度介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拟上市企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中介机构的储备以及政策推动方面,政府以市场化手段,为企业的上市工作营造良好“软环境”;针对风险投资的滞后,以国家的三项科技经费为主,出资1亿元成立创投公司,既为创业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股本融资支持,更打消社会各方对企业投资顾虑,吸引多方资源参与推动上市工作。

  将崂山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崂山找到了高效发展的新途径。“对全区企业规模质量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等发挥的作用不提,仅特锐德、华仁药业、汉缆股份三家企业的成功上市,就筹集到33亿元资金,这等于全区引进了33亿的项目却基本上没有土地投入。”区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关阅读
  • 龚正看望获救人员并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后续工作
  • 大众锐评丨“给媳妇打个电话”,是真情流淌!最高褒奖!殷殷期盼
  • 山东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
  • 日兰高铁(鲁南高铁)日曲段11月26日通车 山东将开3对环形高铁
  • 康复大学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
  • 山东前十个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还有这5个鲜明特点
  • 感觉挺好,和正常人一样!梁宝寺火灾事故获救矿工目前状态良好
  • 这就是山东丨街采:这首曾唱响太空的山东民歌你知道吗?

    • 上一篇:强化措施扎实工作 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下一篇:  看青岛崂山区近年发展,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令人关注:2010年,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