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迎来了清明小长假首日,天气转好让众多居民走出家门,随之而来的是出行频率的增加,给主干道带来极大压力。到中午时分,济南中心市区主干道和繁华商圈附近,车主和居民的最直观体验就是“堵”!众多车主出行,往往是明知前面是堵路还得往前开。在这里,济南执勤交警提醒车主,与主干道相比,不少次干道、支路上的行车压力要小很多。
遇到过节堵车都已“麻木”
昨天上午11点左右,本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以往部分路段典型的潮汐型交通特点也已发生变化,阳光新路、花园路等路段全天交通流量都很大,而经十路、经七路等主干道更是成为“停车场”。
在商贸圈集中地泉城广场周边,泺源大街、青年东路、黑虎泉西路、趵突泉南路等处,车辆往往一排就是数百米。上午9点40分,记者在千佛山景区所在的经十一路看到,不少外地车辆在寻找车位,很容易造成拥堵。
有执勤交警告诉记者,大量外地车涌入,节前居民出行概率的增加,直接导致车辆和行人出行量的激增。济南市区交通流量的高峰期和平时相比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平时,每天的交通流量高峰出现在早、晚时段,主要由于上下班的交通流量所形成的。而现在每天的交通流量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午10点30分之后,交通高峰期被直接拉长。
“毛细血管”行车压力小很多
在节假日交通高峰期,经十路、经七路、经一路等“大动脉”车辆扎堆,易发生“栓塞”现象。而经八路、经二路等支路却相对较为畅通,行驶车辆不多。
像中午时分,的哥许师傅在纬十二路上拉了一个活,要去经十路省体育中心附近。“走哪条道呢?这个时间,经七路、经十路肯定堵起来了。”许师傅把车调到经五路这条由西向东的单行线,之后又借由经八路直接到了目的地。
“很多车主出车后就奔经十、经七、经一这些主干道,但这样往往就扎起堆来,相反附近的支路就容易通行得多,这就成了我们出租车司机高峰期走街串巷的绝佳之道。”许师傅这样说道。
“毛细血管”为啥私车走得少
记者采访发现,城市道路一般由主次干道、支路组成,对于城市是否畅通来说,支路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主干道主要承担长距离车辆通行作用,而支路网主要承担短距离车辆通行,但现在由于缺乏支路分流,造成多层次的需求集中在主干道上解决,这必然造成高峰期主干道易拥堵的问题。
有的车主特别是新手“二把刀”车主,由于驾驶技术不娴熟,开车出门后潜意识里就奔向主干道。有交警告诉记者:“相较于主干道,支路的路面狭窄,这些‘二把刀’车主狭义地认为支路上行车,容易发生刮擦事故。于是,都挤向路面宽阔的主干道。” 并且不少车主不熟悉支路情况,也“不会走”支路。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由于对支路路况相当熟悉,高峰期走支路也成为他们避过拥堵路段的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