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吕韵乡情”——山东省吕剧院走进吕剧发源地活动在东营区牛庄镇大杜村成功举办,以此为契机,省吕剧院与牛庄镇共同签署了联姻共建意向书,今后双方将本着“政府主导、文化共建、突出特色、服务群众”的原则,沟通吕剧文化交流,大力弘扬吕剧文化。
“感谢《大众日报》的报道,给我们带来了向省级院团学习、合作发展的机会。”牛庄镇党委书记许明德说。
1月23日,本报一版刊发稿件《一个社区吕剧团的“前世今生”》,报道了牛庄镇大杜村吕剧庄户剧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看到报道后,深受感动的省吕剧院有关领导迅速通过本报记者与当地取得联系,经过沟通协调,策划了此次活动。
天气乍暖还寒,省吕剧院高静、焦黎、李肖江等一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组成的表演团队来到大杜村,献上了精彩的演出。
《二姑娘回娘家》、《为亲人细熬鸡汤》、《见多少王孙公子》……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中,省吕剧院与当地庄户剧团的演员们同台表演了一出出经典吕剧唱段。艺术家的表演专业到位、彰显大家风范,当地艺人的表演原汁原味、乡土气息浓厚,让现场观众过了一把戏瘾。
“村村户户把戏唱,吕剧的故乡是咱东营的时家庄……”在听到隋敬怡等三位当地吕剧后生清脆嘹亮的唱腔之后,焦黎不无感慨地说:“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上到80岁老人,下到几岁的娃娃,随口就能来上几句地道的吕剧,真不愧是吕剧之乡。这些娃娃都是唱吕剧的好苗子,我们吕剧事业大有希望啊!”
对于省吕剧院的到来,最激动的要数吕剧创始人时殿元的重外孙、牛庄镇庄户剧团团长杜瑞杰了,他说:“我一直担心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就这么丢了,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吕剧的希望,我这心里真是高兴啊。”
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说:“基层的吕剧文化发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少专业人才,二是缺乏创新,几十年都是一个唱腔。此次我们与牛庄镇联姻,就是要加强双方吕剧文化交流,以省级院团的人才和创作优势扶持地方吕剧事业的发展,帮助他们培养人才,创新剧目,适应吕剧发展潮流。”
据了解,为加强共建过程中的吕剧文化交流,省吕剧院将牛庄镇设为“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每年派专业演员到该镇举办培训班,并帮助该镇创作精品剧目、开展送吕剧下乡活动。双方还将共同收集整理吕剧资料、探索庄户剧团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制定吕剧文化节庆活动方案,努力建设吕剧起源基地,打造吕剧故乡品牌。“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让吕剧在这片热土上重新大放异彩。”段雨强说。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东营区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中国东营吕剧文化艺术节。通过举办吕剧创作培训班、吕剧票友大赛、庄户剧团“百场巡演”等多种活动,发展壮大了一批庄户剧团,培育了一批基层演员,排练了一些优秀剧目,先后有《卖蟹记》、《传艺》等13件作品在省市获奖,牛庄镇吕剧庄户剧团荣获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称号。牛庄镇还大力实施“家乡娃唱家乡戏”、吕剧进课堂等工程,牛庄中心小学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