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后,青医附院痛风病实验室又在国内外招聘一名泰山学者以加强研究。那么痛风病研究现在到了啥程度?4月7日,记者来到这里进行了探访。据介绍,如果进展顺利,研究人员会在两年内找出中国人痛风的所有易感基因,并在五年内投入临床使用,开发出治疗痛风的新药和识别痛风易感基因的芯片,一个人是否会得痛风一测便知。
2万标本装满14台冰柜
走进实验室,记者首先看到的就是走廊里的一排白色冰柜,十几台冰柜摆起来有近20米。
“其中6台比较高的冰柜是-70℃的,其他8台则是-20℃的,里面全是我们这些年来收集的标本,大约有2万多个,14台冰柜已经全部装满。”实验室主任李长贵告诉记者,这2万多个标本是实验室的宝贝,因为这是从2003年开始,他们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得来的,这里的标本在国际上也是最全的。
据介绍,这2万多个标本是通过三次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到的,这其中包括山东沿海城市。“通过这三次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得出了山东沿海痛风的发病率,2004年的时候是1.96%,2009年的时候基本接近2%,青岛地区的发病率是山东沿海最高的,也是大陆发病率最高的城市。”
“现在我们还在不断收集标本,对来就诊的痛风患者,我们都留有他们的资料和联系方式,主要是为了日后跟踪调查和服务。”李长贵说。
在外地实验发现“种子”
“从2006年到2008年近两年的科研过程中,有一年多的时间在上海参与实验。”痛风病实验室的韩琳告诉记者,实验室主任李长贵也就是她的导师于2005年申请的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由于开始实验时痛风实验室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只好到上海去做实验。
据韩琳介绍,在上海做实验的时候实验条件很好,但住的条件却非常差。因为住不进学校宿舍,她就住了一年半的地下室。
韩琳说,2008年春节后,他们找到了中国人痛风的一个易感基因。调查发现,12%的痛风患者身上都有这个基因,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有普遍性的“种子”,这个结果也获得了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五年后能预测痛风
据介绍,有些人由于体内有某些痛风易感基因,后天可能会得痛风,一些人的体内没有这些易感基因,即使吃再多海鲜,喝再多啤酒也不会得痛风。根据他们的研究,五年后就有望识别出一个人的体内是不是含有这些易感基因,也就是说会不会得痛风。
“要想做到预防和识别痛风,首先就是要找到引起痛风的所有易感基因,在进一步实验后,才能应用于临床。而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个痛风‘种子’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易感基因,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引起痛风的易感基因有很多。”李长贵告诉记者,实验室将加大投入,预计两年内将中国人得痛风的所有易感基因找出来。
李长贵表示,找出所有的易感基因后,会将这一成果应用于临床,一是开发新药,再就是制成能识别这些易感基因的芯片,患者通过芯片就可以检测出主要是哪些易感基因导致痛风,医生可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痛风。没有患痛风的市民,也可以通过芯片来检测自己体内是否含有痛风的易感基因。
“按照现在的科研进度,预计五年的时间就可投入临床应用。”李长贵介绍说,这种识别痛风易感基因的芯片价格预计不会超过500元,一般的市民都能用的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