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计划于6月底通车,作为京沪高铁5个始发站之一,济南西站的建设一直备受瞩目。京沪高铁通车后,市民进出济南西站方便吗?“零换乘”又是如何实现的?13日上午,本报记者专访济南西站片区场站一体化工程设计总负责人、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创研所所长乔永学,他对济南西站场站一体化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设计方案一改再改,前后论证了近3年
在乔永学的电脑上,有一张济南西站场站一体化的平面图。在这张平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济南西站建成后的样子。
为了眼前这张规划图,乔永学和同事几经论证。“长途枢纽、公交枢纽、停车场等一系列设施都是围绕京沪高铁展开,方案制定前后花了近3年时间。”乔永学说,铁道部确定了京沪高铁规划,济南就围绕此进行前期研究策划,“方案经历了好多轮,很多单位参加,经过反复比选,前后做了大概一二十个方案。”
乔永学解释,据估计,京沪高铁济南西站到2020年的客流量将达到2151万人次/年,到2030年将达到2807万人次/年,“场站一体化工程就是为满足这一客流量进行设计的。”
为了保证乘客能够便捷出行,乔永学介绍,济南西站在建设过程中,专门预留了地铁口,记者注意到东西走向的地铁1号线从地下穿过高铁站房,南北走向的地铁6号线紧挨着西站高架落客平台,建在与之平行的地面下,它是南北走向。“地铁1号线建在地下2层,地铁3号线建在地下3层。”乔永学说,在地下一层建有地铁换乘厅,“可以通过扶梯到达地铁站。”
4月11日,记者正在施工现场看到,轨道交通土建预留工程施工正在进行,据现场一位施工负责人表示,该工程将在5月底完成。
多种交通“零换乘”,是如何实现的?
为让乘客能够自由进出济南西站,济南西站在设计时提出了“零换乘”理念。“零换乘”如何实现?乔永学解释,济南西站的站房、长途枢纽和公交枢纽三者之间是“品”字形的分布,同时,场站一体化工程施工中,建设了一条城市通廊,互相贯通。
乔永学说,如果乘客乘坐社会车辆到西站,可以沿着站房东侧的高架桥,直接到达8米高的高架落客平台上进站,“出租车送客也可以从这里走。”
“如果是从西站出去,也有各自的路径,出租车来高铁接客,是在高铁的站台下面,通过城市通廊出站。”乔永学表示,社会车辆来西站接客的地方在东广场的整个地下二层,“这里有大型停车场,可以停2000多辆车,分为南北两块停车区。”
乔永学说,将来地铁建成后,如果乘客选择地铁出行,只需从东广场地下停车场往上走一层到达地铁换乘厅即可。“公交枢纽的地下一层建有公交换乘厅,和地铁换乘厅在同一层上,从公交换乘厅可以通过扶梯上到公交枢纽。”乔永学解释,地下一层有宽敞的城市通廊,把高铁、地铁换乘厅还有公交枢纽换乘厅连在一起,“沿着这一城市通廊往南还可以连到长途枢纽地下一层的下沉广场,从这里可以出去,也可以从这里进站。”
“高铁、出租、公交、长途车、地铁等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这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乔永学说,“零换乘”就这样实现了。
不同车辆有不同的出入口,互不干扰
谈及场站一体化规划的难点所在,乔永学说,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实现“人车分流”和“车车分流”,“不同的车要分流,进站和出站还要再分流。”乔永学说。
乔永学解释,为了分流高铁的客流量,“济南西站采用了‘上进下出’的模式,乘客从8米高的高架平台进站,而出站则是从负3.5米高的下沉广场出来,这就保证进站乘客和出站乘客不在一起。”
乔永学表示,济南西站建设时,设计了长途车、出租车、公交车以及社会车辆的分流,而科学的出入口设计是一重要内容。“社会车辆送客通过高架匝道,接客在地下车库,地下车库有南北共8个出入口。”乔永学介绍,济南西站各种车辆出入口在设计上也做了分流考虑,公交有两个出入口,东边一个,南边一个,“长途枢纽也安排了很多出入口,有进地下的,有进场地的,有出租车进出口,也有社会车辆进出口,还有长途车进出口,各种口都是分开的,进去之后,互不干扰,车相互分流,不同性质的人流也分流,体现了人车分流的理念。”
通车后,旅客出站先上到地面再分流
根据此前的建设规划,在京沪高铁通车时,济南西站东广场还在施工中,投入使用的将是届时建成的西广场。
“西广场南北各有一个停车场,中间有一个公交站点。设计的是‘人’形集散广场。”乔永学说,在西广场出口处,有一个深达5米多的下沉广场,“下沉广场与高铁的出站通廊相连,通过下沉广场组织旅客进出,旅客从高铁出来后,先上到地面上,再乘坐公交、出租、长途、社会车辆离开。”
乔永学说,东广场竣工前,所有的出站旅客都要通过西广场,“只有进站时,社会车辆和出租车可以从东广场的高架平台送客到站房。”乔永学解释,乘客如果选择出租车出站,可以走高铁下面的出租车接客通道。
乔永学介绍,整个西客站的交通体系设置了专门的导向标识系统,导向标识系统和高铁无缝衔接,让旅客通过导向标识的引导,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要去的地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