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4月21日讯(记者 马正拓) 记者日前从市城乡建设委建管局获悉,即墨市计划投资2800万元,对目前省内仅存的三堂老衙——即墨古县衙进行维修和复建。据了解,即墨古县衙距今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出现墙壁裂缝、地基下沉等现象,此次修复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现有建筑进行维修,并复建其他相关建筑。
据即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迟超勋介绍,即墨古县衙坐落于即墨市中山街路上,自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迁城立衙至今,即墨县衙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经元、明、清朝先后进行了10余次修建和扩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县衙建筑群。资料记载,即墨古县衙原有带谯楼的大门,大门内东为土地祠,左右有两亭,门前有照壁和石坊各一座 。门内正北为仪门,左右有角门。仪门内西为狱神庙和监狱,北为箴石亭,再北为大堂。大堂两翼为幕厅和库房,后为印堂,再后为内宅、书房和客厅等 。目前即墨古县衙仅存一至三堂,是山东省仅存的三堂老衙。1999年和2002年曾先后修复了县衙的正堂和二堂,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迟超勋介绍,由于年久失修,即墨古县衙部分建筑的屋顶存在漏雨现象,个别部位的地基已经下沉 ,两处墙壁出现较大的裂缝,有倒塌的危险,只能用木头暂时支撑。此次修复计划投资2800万元,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依照明万历六年许铤修建时的风貌,参照明清时期营造法式和县级衙署的基本结构、规制,维修古县衙大堂,并复建其他建筑。“由于省级文物修复需要向省文物部门报批,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修复方案,正邀请专家作进一步的论证。”迟超勋介绍,等修复方案获批后,将对即墨古县衙进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