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文明 吕光社 报道
本报兖州4月24日讯 山东镇域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一支重要军团。记者在今天召开的山东镇域经济论坛上了解到,我省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乡镇已经接近30个。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山东镇域经济曾经是经济短板。省发改委县域经济办公室主任包自民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省、市一级的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涌现了海尔、海信、兖矿、重汽、潍柴等大个头的经济体,但相比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县域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我省经济总量的提升。为此,今年我省提出要培育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名镇,并着力抓好140个重点镇的产业集群建设。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拥有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乡镇近30个,而在5年前,过百亿的特色产业镇不到5家。在“十一五”期间,我省涌现出了兖州市新兖镇、广饶县大王镇、章丘市新寨镇、邹平县魏桥镇、昌乐县营丘镇等重量级的工业强镇。
前来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乔润令介绍,目前,发达省份经济增长面临新挑战,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国家要求节能减排,能源成本上升,土地成本上升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县域、镇域经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山东发展镇域经济应当抓住专业化、抓住特色产业这些要素,找准自己的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链。要抓住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
山东省经济学会会长卢希悦认为,镇域经济发展要做到特色化,要因地制宜,做到宜中有变,宜中有新,要靠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有关人士分析,山东小城镇经济发展空间广阔。目前山东有1100多个建制镇,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4480万人、7170平方公里,2009年有95个小城镇跨入全国千强镇行列。但目前百强镇中山东只有两个,而且排名在后十位,全国千强镇平均财政收入过两亿元,我省“千强镇”中的财政收入仅1亿多元。
我省应当充分利用大城市、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与大城市、大企业的产业链接,这样既拉长了大企业的产业链,又解决了大企业的劳动力、土地紧缺等问题。如果我省能够有100个以上的乡镇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全省经济总量则将会增加25%以上,突破5万亿元大关将不是梦想。
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山东GDP达到39416.2亿元,广东为45472.83亿元,江苏是40903亿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