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起因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后,要求自2011年1月9日起,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为发挥卫生部门示范带头作用,卫生部等联合发文要求确保2011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
4月2日,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在全面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活动中明确表示:“年内,我省150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创建无烟单位。省卫生厅将把控烟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重点卫生工作考核,在医院等级评审、医疗卫生机构文明单位评审等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记者近日走访济南市内的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现禁烟有一定进展,但总体上并不理想。
记者目击
诊疗区内基本无人吸烟,手术室外等地频现烟头
4月2日,全省卫生系统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活动提出“九有一无”十条标准:有领导组织、有奖惩制度、有控烟标识、有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有控烟宣传、有劝阻吸烟、有帮助职工戒烟服务、有控烟知识培训、有戒烟门诊、无单位内部销售香烟。记者走访发现:济南市内的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区内基本无人吸烟,多数医院有明显禁烟标识和控烟宣传栏、小卖部无销售香烟现象;省立医院东院区、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设有室外吸烟区;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设有戒烟门诊。
但记者同时发现,几乎每家医院的门诊楼门口、病房楼楼梯拐角、手术室外等待区都能看到吸烟的人,地上有散落的烟头;只有极少数的导医护士或者物业人员会对吸烟的人进行劝阻。
在无法可依的前提下,除了靠宣传教育,医疗机构禁烟有过渡办法,就是设立室外吸烟区,劝导吸烟的人到室外指定地点吸烟,以此减轻医疗机构的禁烟难度。
负面效应
一名“白大褂”吸烟相当于免费给烟草企业做30万元广告
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孙桐说,选择医疗机构作为全民控烟的突破口,是因为医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健康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但目前医生群体的吸烟率高却成为影响医疗机构禁烟工作的另一重要因素。
4月15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子里,记者看到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边吸烟边和朋友说话;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病房楼内,记者看到一名医生在医生办公室内吸烟。不仅如此,在这两家医院,记者均没发现明显的室外吸烟区。
“只要有一名医生吸烟,就相当于免费给烟草企业做了30万元的广告。”4月2日,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健康教育处处长李新华在济南这样说到。在某些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甚至一边吸烟,一边给病人看病,这样的医生劝人戒烟,如何有说服力?
“我国男医生的吸烟率大约在60%,与其他行业并无区别。而美国医生的吸烟率仅为4%左右,即使是这4%的人也绝不敢让病人或者同事看到自己抽烟,因为这样一来别人就会怀疑他是否是个称职的医生。”孙桐说,“白衣烟民”的负面示范作用实在太大了。反之,如果医生群体都不吸烟,将给患者和民众树立极有影响力的榜样,对控烟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医务人员吸烟情况是烟草控制效果的一个晴雨表。发达国家成功经验表明,医务人员在控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文辉说,医生自身吸烟状况直接影响到公众的控烟行为和对控烟的态度,医务人员吸烟率下降才会带动全民吸烟率的下降。
治本之策
劝病人家属不吸烟难度太大,控烟立法是关键
某三甲医院副院长对记者说,无论是因为行业特殊性,还是因惧怕主管部门的“一票否决”,医疗机构都应该禁烟。但是让医护人员不在医院吸烟好说,劝病人家属不吸烟,难度太大了。这位负责人坦言,现在禁烟仅靠宣传,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可依,劝阻的时候人们会熄灭香烟,但转个身可能又吸了,毕竟医院不能盯着每个吸烟的人。“如果吸烟违法,要接受处罚,那我们的劝阻工作就好开展了。”
孙桐认为,控烟立法是推动我国控烟行动的关键。不少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控烟法律法规,不仅在室内公共和工作场所实现禁烟,在一些公园和校园,抽烟者也有可能被罚款。“现在港、澳、台地区都出台了各自的控制烟害法,明确规定了罚款数额,并指定相关机构收取罚款;上海、杭州等地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控烟法规或条例,唯独没有国家层面的控烟法律法规,成为制约控烟工作开展的最大因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