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在济南揭牌。据介绍,我国量子技术研究在济南布下“重子”,标志着在推动我国量子技术这一蕴含重大产业需求和变革的国际最前沿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上,山东将成为重要一环,而在可以预见的巨大产业机遇上,山东也有望借此登先。
记者了解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包括量子技术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量子调控研究列入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并已经在量子通信基础和实用化研究方面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尤其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以下简称量子研究部),在国际上首次把绝对安全通信距离先后超过100和200公里,实现了国际上首个绝对安全的实用化量子电话网络和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这些成果的取得,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预备水平方面与欧美等国处于同等水平状态,在某些方面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也使我国开展城域量子通信的产业化成为可能。
但是,由于量子技术还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领域,对技术成果也缺乏成熟规范的转化机制,其成果转化还存在很多障碍。以目前最具实用化前景的量子通信技术的成果转化为例,尽管实用化研究有较大进展,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也有部分实用化产品面世,但全面的突破还存在较大难度,技术进展大多分散于个别技术,且大都仍属于原理性方案阶段,目前还没有成体系的实用化方案;同时不同研究单位的优势技术也尚未整合,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以形成产品性能的整体优化提升;此外,从事量子通信研究的多为高校及研究所,更具基础研究色彩,缺乏专门从事工程化和产品化的研究力量。
山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省对量子通信技术的产业化前景非常重视,通过积极努力和争取,去年先后与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达成共识,确立了在量子通信技术方面的合作关系,推进研发及成果转化。4月25日,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把量子通信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列入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建设项目进入第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名单。
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就是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建设,山东省配套设立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作为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的日常办事机构,并安排项目资金1.78亿元。
据了解,建设的第一阶段,也就是2011年—2013年,中心将以现有的量子研究部为总体和源头,采用“依托科大、院地共建”模式,利用山东省承诺的资金、机构、政策等支持,充分发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的载体作用和中心的创新平台作用,把中心做实,初期搭建量子技术研发新平台,协调、推进量子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进入第二阶段后,将充分利用研发平台,汇集中科院内相关研究力量,在量子器件和量子通信工程技术与成果转化方面形成引领量子技术发展的研发能力,在成果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通过研发能力和产业规模的初步形成,使我国在量子技术的工程应用与产业化方面继续保持国际第一阵列地位。
目前,投资1.2亿元、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负责建设的济南量子保密通信试验网工程即将开工。该试验网定位于量子通信核心器件、设备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国家级试验床,将为“中心”提供坚实的量子技术成果转化支撑平台。(王亚楠 程 冰)(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