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爷爷下床,对王春婷来说并不轻松。

爷爷腿脚不便,王春婷自己给爷爷理发。
□文/本报记者 吉祥 片/本报记者 陈文进
年轻的时候,摔跤运动员王守洁习惯于静静地等待比赛开始的哨音,如今上了年纪的他,却成了一个整天将哨子挂在胸前的“发令员”,可“运动员”却永远是同一个人:他24岁的孙女王春婷。只要他一声哨响,王春婷立即就会匆匆赶来,扶着他梳洗、喝水、上厕所,忙前忙后,从无怨言。
腿脚不便的爷爷把孙女当成随时待命的拐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有很多,24岁的王春婷,却用那句朴实的“对老人尽可能地好点,别留遗憾”告诉我们:尽孝趁早。
1
爷爷一吹哨子 她就跑到爷爷面前
24日上午,76岁的王守洁又缓缓举起了胸前的哨子,深吸一口气猛地一吹,清脆的哨声立即传遍了整个屋子,王春婷闻声来到客厅。“爷爷,今天哨子吹得这么有劲,看来身体恢复得不错。”王春婷刚说完,王守洁就扬起眉角,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王守洁腿脚不便,今年春节后,又因气管发炎基本丧失了说话能力,他吃力地举起手指了指电视,王春婷会意地拿起遥控器,调到了爷爷爱看的体育节目。
王守洁的妹妹王守荣、王守英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冲着老大哥笑了起来。“还是孙女聪明,当时见你不能说话,我们真是愁坏了。”王守荣说,哥哥刚开始不能说话的时候,一家人非常担心,“他心脏动过两次手术,又有帕金森,想喝水或是上厕所,连敲门的力气都没有。”
有了哨子之后,哨声就跟指令一样,只要一响,不管多晚,王春婷都会从旁边的屋子里跑出来。“老年人夜里老要起夜,有时一夜要上四五次厕所。她还是个孩子,肯定想多睡会儿,可她每次都来拽起爷爷,从来没听她抱怨过。”王守英说。
2
冬天没有暖气 可她一直开着房门
王守洁身材魁梧,身高一米八的他体重近180斤,王春婷每次伺候他上下床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力气活。下床时,躺在床上的王守洁先抓住王春婷的手,然后王春婷需要斜着身子弯下腰,使出浑身力气往外拽,直到身体几乎后仰,爷爷才慢慢坐直,之后王春婷再为他穿好鞋,搀着他走出卧室,就像是随时待命的“拐杖”。
伺候爷爷上床同样不轻松,因为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王守洁的腿越来越僵硬,不听使唤,王春婷就先扛着他的双腿搬上床,再奋力地往床里面推。“有时搬不动,就1、2、3加油喊号子。”王春婷说,爷爷最多的时候夜里起来过8次,她就这样一遍遍地刚睡着又起床,担心听不见爷爷的哨声,她睡觉的时候都开着卧室的门,即使冬天也不例外。
王春婷的好友付静曾在她家短暂住过一段时间。“冬天的时候,家里没有暖气,但王春婷房间的门一直开着。”付静说,王春婷总是过一会儿就自动醒了,到隔壁的屋里看看爷爷,问问爷爷要不要起来,“我印象中一夜就起来了3次,基本没睡个好觉。”
3
爷爷行动不便 她亲自给爷爷理发
临近中午,王春婷扶起爷爷在椅子上坐定,随后在他的肩上铺好一条毛巾,王守洁低了低头,等待20多天一次的理发时间,理发师不是别人,正是王春婷。右手握着推子,左手小心地摸着爷爷的头皮,王春婷瞪着眼睛,生怕不小心下手重了伤着爷爷。十几分钟后,理发顺利完成,王春婷抖抖掉落在毛巾上的头发丝,笑了笑说:“手艺不错吧,现在技术比以前好多了。”
邻居张丽见过王春婷给她爷爷理发。“那个理发的推子是她自己买的,她爷爷腿脚不好后,不能出去,她就自己给爷爷理发。”张丽说,王春婷从一开始一点不会到现在熟练自如可下了不少工夫。
“买推子是看到有的家长在家给小孩理发时想到的。”王春婷说,打定主意后,她和付静到大观园买了一个好用的推子。老人的头皮很软,刀片又很硬,王春婷一开始没经验,对着爷爷的头不敢下手,“就先把推子放在自己的手上试试,练一会儿,确定不会伤到后,再转到爷爷的头上。”王春婷说,一开始耳朵后面的细小发丝都不敢碰,现在都没问题了。
4
帮爷爷剪指甲 这个活儿可不好干
帮爷爷剪指甲,这是王春婷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面临的难题。5年前,王守洁就弯不下腰,自己剪起脚指甲来非常不便。去看望爷爷的时候,王春婷让爷爷坐好,给他剪了第一次指甲,爷爷当即感动得哭了。爷爷搬到自己家里后,这个活儿就成了她的难题。“老人的指甲都很厚,而且看不清哪里和肉连在一起。”王守英说,得知王春婷帮爷爷剪指甲,她就知道这个活不好干。
“毕竟不是自己的脚,都是一点点剪。”王春婷取出一把大剪刀和一堆磨脚的工具说,每次用剪刀剪完之后,都要再磨一磨,“就当是自己的脚,现在已经很有经验了。”
爷爷患有高血压,王春婷就自己买来血压测量仪,隔两三天就给爷爷测一下。“得根据血压高低吃药,高了就多吃一片,低了就吃半片。”如今,就连王守荣都背下了王春婷经常念叨的小口诀。
牵挂
无论走到哪里,都想着爷爷
2009年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王春婷曾在一家医院工作了一年。每天中午一下班,她就赶紧坐近半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回家,给爷爷做好饭后,再第一时间赶回去上班。有同事觉得王春婷天天来回奔波太累,不理解地问:“怎么不让你爸做或是找个保姆帮忙?”付静也说,现在多数年轻人都是老人生病了去看看就回来,“80后”的孩子对待老人没有她这样的。
去年从单位辞职后,王春婷准备改行当会计,培训的地方在大观园附近,而她当时的家却在北园大街附近,最让她放心不下的还是爷爷。“我们一起上课,上午11点刚下课,她就往回赶,去给爷爷做饭,之后再赶到学校,有时下午两点多的课都赶不上。”付静说,即使后来请了专门的保姆,王春婷还是时时把爷爷挂在嘴边,“出去看到个好吃的就说带给爷爷,看到一件不错的衣服就想着给爷爷买。”
同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女孩一样,王春婷也喜欢逛街,但照顾爷爷占据了她多数时间。偶尔出去时,只要一到下午三四点钟,同行的付静就知道王春婷该回去了,“她得照顾爷爷。”同样,王春婷睡觉的时候也总想尽可能地多睡会,但她的心里得紧绷着弦,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爷爷就会召唤她。
夸奖
儿子做不到的,孙女做到了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她是孙女,还隔了一代。”邻居杨怀英说,就是她这样的中年人,长期照顾一个患病的老人也会烦,何况她才20多岁,“真的很孝顺,的确是非常不容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