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200人被职介骗了
7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的小刘向记者反映,自己和30多名同学在青岛汽车北站附近的一家职业中介公司找工作时,遭到了欺骗。中介公司依次向他们每人收取了信息费、服装费、体检费、保险费共计230元后,把他们带到城阳一家工业园的一个集体宿舍。
“当时中介公司给我们30多个人一起开了一张收据,本来说把我们介绍到一家电子厂上班,可他们却让我们住在公寓里,说厂里会主动联系我们,可是我们在宿舍里住了两天,也没有接到厂方任何通知。”小刘说,同学们回去找中介时,由于把中介公司给他们开的收据丢了,中介公司干脆矢口否认曾经收过同学们中介费的事实。“住了几天,身上实在没有多少钱了,都不知道怎么跟家人说。”小刘告诉记者,在集体宿舍住宿的那天晚上,通过跟住在一起的同学们交流,他发现集体宿舍里至少有200人有相同的遭遇。
交了钱以后职介玩蒸发
无独有偶,7月23日,在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上大二的小潘也向记者反映了类似的情况。小潘说,放暑假前的几天,有两个自称是城阳一家职介公司工作人员的青年到学校里来招聘暑假工,同班一共有24名同学报了名。
“本来说要把我们介绍到黄岛的一家电子厂,可是中介公司不停地催促我们交各种各样的费用,报名费、住宿费、饭卡工本费、体检费等,一共交了两百多块,还拖着不告诉我们面试的时间和地点。”小潘说,她和同学们被安排在一个名叫新安公寓的宿舍楼里,30多个人挤在一间屋里,等了两天也没有等到面试的通知,后来再也联系不到收他们钱的那两个小伙子了。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还有一些来自济南、淄博、烟台等地的大学生,和青岛这边的同学联系想一起打工,结果也遭到这些中介公司欺骗。
这家职介的骗人“四步曲”
虽然受骗者各自的经历不同,但是记者发现,这些学生都表示,是在青岛汽车北站附近的中介公司受骗的,那么,这些黑中介到底有什么招数呢?7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城阳区的青岛汽车北站,发现附近类似的中介公司有十多家。记者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应聘短期工,体验了他们骗人的伎俩。
第一步:想找啥工作都能给介绍
“找工作吗?”记者来到一家名叫鑫澳洲的中介公司,刚刚想要浏览贴在外边广告牌上的招工信息 ,就被一个小伙子拉着往里走,“要找什么工作?进来看看,你是要找长工还是短工?”
这家中介公司的办公地点是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张办公桌和一张沙发。两个 20岁左右的小伙子挤在一张办公桌旁,其中一个是红头发,另一个是光头。“是大学生吧?”光头男让记者坐下,开始询问情况。“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记者告诉他9月份开学,想找一个月的短期工。
“你就说想干什么吧,想干什么我们这里都能给你介绍,干多久都行,工资有按天算的,也有按月算的,我们就是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机会。”染红头发的小伙子这样告诉记者。记者告诉他在校专业是电子方面的,想找个跟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工作,红发小伙表示有很多岗位可以提供。
“前一阵子我们一次性介绍了200多名你们大学的学生过去了。”红发小伙向记者推荐的是位于城阳丹山工业园的易音特电子有限公司,“因为你只干一个月,所以工资不会太高 ,也就2600块钱,但是包吃住。”
第二步:要进大厂子得交钱办证
红发小伙在一个本子上记录下记者的名字和家庭住址,然后就要向记者收取100元费用。
“这个包括信息费、咨询费。”记者交了钱之后,红发小伙拿出一张信息表让记者填写,“你有没有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进这种大厂子工作,没有资格证书不好进啊。”记者问要什么样的资格证书,红发小伙也没具体说是什么样的证书,但称他可以帮记者办这个证。
“办这个证是托熟人办的,你要是明天就上岗,这个资格证就得快点办下来,得交点手续费,不贵,就50块钱,我们办的证你到哪里都能用。”
记者交了钱后,继续填写信息表,正填着,红发小伙又开口了:“你有没有什么证明,能够证明你身体健康的?”记者说没有,但是有个亲戚在一家大医院,可以开一个 ,没想到红发小伙说,“你们开的那个不行,在这个厂子上班的,只有与我们合作的医院开的证明才有效。”
红发小伙催促记者再交60元体检费,说不交就没有办法保证顺利到厂子里去上班。记者不得不再交60元钱,交完钱后,当记者问什么时候体检,去哪里体检时,两个小伙子都说不出来体检的时间和地点,只说到厂里报到之后厂里会安排。
第三步:电话打过去根本不招人
记者填完表格交上去后,红发小伙从一个本子上撕下来一个纸条,上面写了个电话,说让记者跟这个电话联系,找一个姓纪的先生。
记者走出中介公司后,照着红发小伙留的电话打过去,电话另一边的男子说,他们确实是易音特电子有限公司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委托中介机构招聘员工,而且因为工作需要,今年他们只招女工。
记者又回到这家中介公司询问是怎么回事,红发小伙还在房间里,另外还有4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向他咨询,记者刚要开口询问,就遭到红发小伙呵斥,他命令记者先到外面等着。4个女孩离开后,记者再次进入这个房间。“怎么了?怎么又回来了?”听完记者反映遭遇后,小伙子又随手拿来一张纸,写了个电话号码,这次连机主的姓都没有,“去打这个电话,是LG电子公司的。”记者再次拨打了纸条上的电话,电话另外一边竟然传来“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停机”。
第四步:骗术被捅破翻脸不认账
记者第三次来到中介公司时,红发小伙态度更加恶劣了,“怎么又回来了?别人找个工作怎么那么容易,给你找个工作怎么这么难呢?以后别来找我了!”
“ 这不是明摆着骗钱吗?”当记者拿出相机要拍下其营业执照时,遭到红发小伙抢夺,记者刚走出中介公司的门口,7个小青年就追了出来,想要抢夺记者的相机,记者迅速打了辆出租车离开了。
■知情人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