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小票让许小姐无处维权。王蕾摄
“我买的是干果,可称重时却带着袋子,这不等于一个普通的自封口塑料袋也卖29.8元/斤了吗?”近日,市民许小姐在一家休闲零食店购物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如今休闲零食店在省城很多繁华地段生根发芽,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开发票、称重不去皮几乎成了休闲零食店的“潜规则”,消费者购买时一定得多留心。□本报记者 王蕾 实习生 许璠
称重不去皮,袋子跟商品一个价
在休闲零食店购物时,店家往往会将所有商品装在一个印有自己标志的自封口袋子里。很多消费者以为这个袋子是店家“倾情奉送”的,殊不知这也许是你花“重金”购买的。
说是重金,一点也不夸张。近日,市民许小姐在山大路附近一家休闲零食店购买了一种菠萝干,结账时,许小姐发现店员将菠萝干倒入一个自封口袋子后才称重,于是就顺口问了一句称重时是否会“去皮”。没想到不问不要紧,一问许小姐反而心里没底了,“店员说公司规定这样称重,是不是去皮她不清楚。”
为了搞清楚重量,许小姐把买来的菠萝干拿到农贸市场的公平秤上一探究竟。除去自封袋后,小票上标注为0.152kg的菠萝片竟然“缩水”到了0.145kg,零食店的秤显然是没有“去皮”的。许小姐说幸亏自己买的是29.8元/斤的菠萝干,而非72.4元/斤的芒果干,否则那个貌似赠送的塑料袋价格会更惊人。
小票没公章,顾客只能自认倒霉
许小姐说,若不是售货员含糊的回答,她也不会如此“深究”。而当她想找店家理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个“像样”的购物小票都没有,更别说发票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许小姐虽然有一张机打的购物小票,但是上面既没店家的名字,也没有商品的名字,根本没法证明是在哪家店铺购买的什么商品。“就当29.8元/斤的价钱买了个教训吧。”许小姐说:“反正一共也没多少钱的东西,以后自己多注意就行了。”
记者发现,像许小姐这样在休闲零食店里购物却没有发票的情况并不少见。
11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山大南路附近的几家休闲零食店进行调查,虽然每次购物的金额少则十几二十元多则上百元,但是几乎没有顾客在结账时向店家索要发票,而对于店家称重时是否“去皮”,顾客们的回答也似是而非。
挑选“鲜奶话梅”等几样商品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到这里买小零食,但是从来没问过“去皮”的事。“应该是‘去皮’的吧?”李女士自己没有把握,反而问起了记者,“就算不去皮,应该也值不了几个钱吧。”
而另外一位顾客则表示这些休闲零食店很多都是连锁品牌,看起来挺正规的,应该不会有“猫腻”。
自带购物袋,可摆脱“去皮”困扰
省消协宣教部副主任王致远告诉记者,如今,消费者在购买休闲零食的时候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本以为袋子是店家送的,但事实上却是收钱的。
目前有关食品称重“去皮”的规定还处于法律空白,这也使得一些商家有机可乘,为了便于维权,消费者在购物时应该主动索要发票或小票,并且加盖公章。而如果发票或者小票上不能明确地表示购买物品的名称,还应该要求店家注明。
王致远表示,虽然有关“去皮”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但是也应该本着合情合理的原则。在店家说不清到底是否去皮称重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自带购物袋,而不用店家的袋子,这样就可以避免店家在包装袋上做手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