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中国工程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共选举产生54名新院士,院士总数达到783人。新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占46.3%,研究院所的占38.89%。
新当选的院士中包括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至此,住鲁两院院士增加到38位,由于中科院院士蒋民华的故去,目前住鲁院士实有37名。
“这是工程科学技术最高的荣誉,建国以来肿瘤学科我还是第一个当选院士的,当然很高兴。但我是个低调的人,我觉得,今后继续看好病人才是我的根本。”于金明说。昨天晚上,他和夫人在医院食堂吃了个饭,算是庆祝了。
在食堂吃饭,
就算是庆祝了
山东商报:于院长,首先向您表示祝贺。您能谈谈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后的感受吗?
于金明:我当然很高兴了,8年了,我申报了4次了,加上省政府推荐的,10年5次了,这次能选上当然很高兴。不管是省政府、还是省医科院、省卫生厅,大家对我这个团队倾注了很多心力和关爱,没有他们的帮助,恐怕也不会当选。但是我没有忘乎所以,我没有觉得我今天比昨天水平高了多少。
山东商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没有给自己表示一下祝贺吗?
于金明:我就是个低调的人。今天晚上,我和夫人在医院食堂吃了个饭,就算是庆祝了吧。有了这个荣誉,我也不允许我自己骄傲。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山东商报:当选院士后,肩头的压力是不是更大?
于金明:压力确实更大了。我是搞放疗专业的,建国以来还没有一位肿瘤学专业的当选工程院院士。原来很多老前辈,做了那么多工作都没有评上,所以我很幸运。但我会更加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广告词,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我喜欢不断挑战,用明天的我代替今天的我。
“还会继续坐诊,
这是我的根本”
山东商报:当选院士后,您还会继续坐诊吗?
于金明:我当然会继续坐诊,这个才是我的根本。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离开病人就是鱼离开水,我能回报社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看好病,解决病人的痛苦。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第一代出来参加高考的农民。看病是我的强项,也是我能回报社会的一个技能,肯定要继续下去。
山东商报:估计到时候找您的病人会更多了。
于金明:这个我不怕。一个医生最可怕的不是太忙,而是没人找你看病,那是一种悲哀。
开刀靠的是
医生的脑子
山东商报:我看过一些报道,说您能记住每一位患者的病情。
于金明:那些所有回来复查的病人,我都记住了病情。因为我要知道他们是因为心情好、还是生活好、还是坚持服药……让他们存活时间更长。当然那些存活时间少的,我也都存档、总结。我要知道原因,才能更好地救治和指导病人。我一直认为,开刀不是靠手术刀,而是靠医生的脑子。
山东商报:现在很多医生都在感慨医患之间关系紧张,您是怎么做到让患者信赖的?
于金明:其实,白衣天使得有两个翅膀:一个翅膀是医术,一个翅膀是医德,我认为后者更重要。高超的医术、一流的人品、严谨的言谈举止,都会给患者信赖感。
于金明,放射学博士,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十七大党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
他与肿瘤打了28年交道,将肿瘤治疗从常规放疗引领到“精确放疗”时代。是我国现阶段开展肿瘤精确放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开拓者之一。(记者杨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