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抓住四大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积极调整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培育起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积蓄新的能量源。
最近一艘40万吨油轮成功停靠青岛董家口港区,这里成为我国第一个能靠泊世界最大矿石船的码头。像这样的高标准码头,未来几年,董家口港将建设112个。
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浩:打造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硬件设施,去做高端航运业、现代大宗商品交易、原油期货交割,从而使我们站在整个航运产业的高端。
建设董家口港,只是拉开青岛加速向西的序幕。作为青岛工业“后花园”,目前西海岸聚集了家电、海洋装备等众多优势产业集群,贡献了整个青岛三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董家口港的开工建设,让西海岸又迎来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新产业。
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浩:目前入驻的项目达到19个,其中有9个世界五百强及中央大型企业,总投资达到700亿元。
大企业多了,发展瓶颈却少了。如今,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建成通车,西海岸与青岛中心城区的资源流动更加便捷;即将出台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还将打破区域界限,让整个西海岸进入一体发展阶段。今后五年,青岛西海岸经济总量将在现在基础上再翻一番。
青岛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隋映辉:可以辐射带动潍坊、临沂等内陆地区。
蓝潮涌动中,青岛向西,潍坊向北,威海向南,三个海洋经济新区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这些园区落户的仅过亿元的项目就超过300个。蓝色经济潮头涌动,黄三角开发也风生水起。今年黄三角200万亩盐碱滩开发正式起步。
记者熊芷菡我现在是在建隆贝尔公司刚建成的办公楼里,这些太阳能玻璃就是这个企业自己的产品,这个楼上的全部用电,都是由这些太阳能玻璃来提供。
盐碱、化工、机械曾是寿光的“老三样”产业,而今正逐步为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三样”所取代。同样在这样的结构调整中,前三季度,黄三角洲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如今放眼山东,四个国家战略如同四重交响,东进西拓,南融北接,全省经济在格局重塑中提速发展。东进,蓝色经济吹响进军海洋的号角,钢铁产能加速向海转移;西拓,省会城市圈、菏泽鲁豫皖科学发展高地不断蓄势;南融,临沂享受中部政策,对接长三角,县域经济加快崛起;北接,黄三角融入环渤海,荒碱滩上崛起生态高效的现代产业。
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这几个战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个战略让山东实现了板块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