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又要找活儿了,你那里怎么样?挣多少钱?他在深圳,月薪4000元;他在浙江,月薪3800元;他在东营,月薪3500元;我在青岛,月薪3000元……每个打工者心里都在算一笔账。
1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2012年“春风行动农民工招聘大集”上走访发现,今年工资没咋涨,餐饮等服务业月薪比制造业少约1000元。不少工人直言,要是没有合适的工作就回老家或者去外地。“青岛工资低、消费高,现在东营、淄博的工资都比这里高了,烟台、威海有些行业也已经赶超上来了”,本市一家派人兵分多路到外地招人的企业招聘人员告诉记者。而本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有关人士称,与本市有多年合作关系的300多个劳务合作基地,今年都没有发函邀请咱去招人。
A今年工资没咋涨,工人正观望
“服务员1800元到2200元,传菜员1800元到2200元,主管1800元到2500元……”在农民工招聘大集上,一家企业的招聘信息引起了几名求职者的议论。“今年工资没咋涨啊,去年的时候,饭店工资就这个价位了,今年还是这么多。”说话的是济宁人吴师傅,他在会场内转了几圈后向记者表示,自己干过很多活儿,“装修、搬运、工厂、餐饮啥都干过”,招聘现场上的企业以餐饮、加工和制造类的居多,“除了有几个技术工的工资还可以之外,大部分工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有点失望”,吴师傅告诉记者,他今年35岁了,老婆孩子都在老家,虽然干过很多活儿,但是并没有技术专长,“去年干了一年,剩下了2万块钱,今年回去过年的时候,俺舅家的表弟在苏州,拿回家的钱都比我多”。吴师傅说,这让他有点“压力山大,想找个工资能到三千元的活儿”,实在不行的话,就去苏州找表弟,“在哪里挣钱也是挣,他都跟我说了,那边条件也挺好,老板愿意要人,打工嘛,哪里挣钱多就去哪里”。
B服务业比制造业月薪约少1000元
“今年的工资确实没怎么上涨。”上午11时许,市人力资源市场高级分析师李志战也来到招聘市场看行情,看了几个单位的招聘薪资以后,他也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制造业的工资还可以,服务业的工资确实还不行。”他指着几家餐饮单位的招聘信息说,服务员高的才拿到2000元,“现在市场上就是缺少服务员,工资也不高,工作条件也差些”,李志战表示,餐饮行业工作辛苦,“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经常忙到晚上10点,要得等、靠,相对于其他行业,没有优势”。再加上餐饮服务行业最需要的其实是女工,“女孩子18岁到25岁出来打工,是黄金时段,到25岁时其实是熟料工了,市场上最需要这样的人,但往往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回家结婚有了孩子就不再出来了,其实这部分人力挺可惜”。
李志战表示,相比起制造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相对缺乏竞争力,“月薪能差一千元”,果然记者在市场里继续转了几圈后发现,不少制造类企业的薪资大都在三千元以上,其中青岛全能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招聘铆工、焊工、钻床工、镗床工、打磨工、清渣工等共计150多人,“包食宿、单休,有保险,有班车,试用期工资约2000元到3000元,试用期后工资约3000元到4999元,后勤人员试用期工资约1800元到2200元,试用期后约2200元到2800元”,而目前本市餐饮企业的工资高的才能拿到2000多元,“算上奖金和提成,月薪能拿到3000元”,李志战表示,正是因为这样明显的对比,餐饮行业才一直招工难,“多数人都想学点技术,拿个高工资,但是,真正有证的技术人员还是少数,多数只是干过,市场上有缺口”。
C去外地招人,薪资已没优势
“很多地方工资也都涨了,去年我们去泰安、济南商河等地的招聘会时就发现了”,在现场招聘的特瑞堡工程系统(青岛)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姜先生告诉记者,往年当地政府在他们去到之前,就给求职者发短信、打电话,通过报纸、电视宣传招聘会,告诉他们有企业过来招聘,“我们人力有限,下不到村里,因此,对于这样的机会我们特别珍惜”。
姜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企业又兵分好几路,既在青岛本地招人,又派人到了外地,“为了招到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出的工资尽量要比当地高一些”。姜先生表示,去外地招聘的次数多了,他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泰安东平、日照莒县到青岛来打工的人很多,因为这些地方当地的工资低,又离青岛相对近些,过来打工的稳定性强”,但是,省内也有几个地方的工资已比青岛高了,“淄博、东营等很多地方比青岛高,甚至威海、烟台的一些企业也慢慢地高于青岛的平均水平”。姜先生表示,因为青岛的消费水平较高,因此,这样的薪资背景下,招聘不占优势。
姜先生表示,青岛的品牌多,品牌效应强,但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还是不如东营的石油化工、淄博纺织化工等行业的薪资水平高,“为了招到人、留住人,我们的工资跟外企差不多,比国企高一些,当然,面试也更严格一些,这样严进了,出的也就少一些,用工稳定性更强”。
D 300多个劳务合作基地,今年都没邀请咱
采访中记者得知,本市劳动保障部门为了给企业提供较好的招聘平台,从2003年起就专门跟河南、甘肃、宁夏、四川、东三省等300多个劳务输出省和地区的劳动保障部门、技校等达成了合作、联谊关系,“他们有人,需要往外送,出来打工挣钱,咱们有企业,以往每年到了春节前20多天,就有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给我们发来邀请函,我们跟企业联系以后,就在春节后带队出发到外地招工了”,市外来从业人员职业介绍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都能收到三四个邀请函,“有的即使咱们不能去,也会把青岛企业的招聘信息发给他们,他们帮着在当地宣传招聘,有人愿意过来的话也可以”,但是,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他们却一个邀请函都没有收到。
分析其中的原因,该负责人表示,可能是当地经济发展了,也需要有工人,而全国性的缺工,致使当地外出打工的人选择的余地多了,“有的地区甚至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就跟企业约定,为其提供相当数量的人力资源,不管是出于地方保护还是什么原因,可能就首先将人力留给自己当地的企业了”,该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看来,一封邀请函都没有,“当地政府不这样做了,我们去的可能性也已经不大,因为过了这段时间的招聘旺季,企业的积极性也会缩减”。该负责人表示,等忙完招聘会,他会跟这些合作基地联系,确认当地的劳动力流向和各地的薪资水平。文/图记者郝春梅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