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天全省大风降温,部分地区有雪
中央气象台发龙年首个寒潮预警
由于2月上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严寒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据悉,5日至7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又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带来更为猛烈的降温,预计华北、东北南部、黄淮、华东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至14摄氏度。为此,中央气象台2月4日18时发布龙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
山东半岛等地
或有小到中雪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日20时至5日20时,吉林南部、辽宁、河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西南地区东部、湖北、江淮西部、江南、华南大部有小到中雨或阵雨。
5日20时至6日20时,东北地区大部、山东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黄淮南部、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湖南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渤海、黄海大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10级的偏北风。
6日20时至7日20时,新疆西部和沿天山地区、西藏西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吉林东部、山东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阵雪。内蒙古大部、华北东部、黄淮东部等地将有4~5级风;渤海、黄海大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10级的西北风。
这个立春,北半球在喊冷!
罕见“极寒立春”究竟透露出怎样的信息?
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为4日18时22分。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我国春耕大忙即将开始。但北京城“五九”比“三九”还冷;在内蒙古、黑龙江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跌破零下40摄氏度;万里之遥的欧洲,公路、航空、铁路交通因大雪受阻。截至北京时间3日下午,严寒在欧洲多国确认致死202人……近期北半球为何频现极寒天气?严寒还将持续多久?
极地冷空气
沿三条路径南下
“近期各地频发的极寒天气和气候学上的北极涛动有关。”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专家张培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极涛动是对北极及其邻近地区大气运动状态的描述,指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气压此消彼长的现象。近期极地内气压场偏高,极地外气压场偏低,有利于极地冷空气扩散到极地以外地区。
张培群说:“通常情况下,极地冷空气扩散南下有三条路径,一条沿大西洋东岸到欧洲地区,一条到亚洲地区,一条到北美地区。近期的欧洲暴风雪、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极寒天气和此有一定关系。”
大气环流异常
引发极端气候事件链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启祎说:“欧洲强寒潮、日本暴雪和中国低温是相同大气环流异常引发的极端气候事件链。”
他介绍,1月20日左右,北极涛动指数转成负值,并且强度迅速增大,表明北极冷空气向高纬地区迅速扩散。受此影响,乌拉尔山阻塞形势建立并维持,有利于强冷空气南下侵袭欧洲及中国、韩国和日本。同时,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西太平洋水汽向我国南方、韩国和日本一带输送,与北方强盛的冷空气汇合形成日本暴雪及我国南方持续低温阴雨(雪)。
此外,拉尼娜事件也对严寒天气有一定影响。王启祎介绍,入冬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续发展,同时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有利于海陆热力差异加大,从而东亚冬季风偏强,这也加剧了我国及日韩一带气温偏低。
从欧洲之寒
说全球之暖
然而,就在欧洲多国风雪交加的时刻,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部分樱花因天气异常暖和而提早盛开。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降水减少、高温干旱加重等现象仍在发生。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因全球变暖,北极冰盖仍在退缩。
多数气象学家认为,严寒与全球变暖,二者并不矛盾。因为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阶段性低温不能说明气候变暖的停滞或减缓;部分地区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区的变暖。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据新华社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