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文水回来了。在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韩冯刘社区,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2月10日晚,他从北京回到家后,一拨接一拨亲戚邻居赶来探望。10多天前,他连同其他28名工友一起被苏丹反政府武装绑架,经过政府的努力营救才得以脱险回国。韩文水所在的韩冯刘社区,在当地素以出国打工出名,外出打工者90%以上都在国外,每年有上百人漂在日本、韩国 、苏丹 、阿尔及利亚等地。韩文水的苏丹遇险,也给当地正在退烧的出国打工热泼了一盆冷水,很多人表示不愿意再让家里人冒险。
和堂兄一起沦为人质
在被劫持成为人质之前,韩文水在苏丹的日子平静而舒适。他在苏丹已经待了9个月,基本上适应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这是他第二次出国打工,第一次是在同样遥远的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干了两年,同在苏丹一样,干的都是修桥梁的活,大他十几岁的堂哥韩文刚,一直是韩文水出国打工的搭档,也一起沧为了人质。
修桥梁的活在哪都一样,在苏丹,韩文水发现活干起来比在国内还要轻松,更多时候,他和那些中国工友的身份类似于技术指导,而重活累活都是雇佣当地人来干。当地人劳动力低廉,又不懂技术,韩文水他们就负责指导其干活,工期紧张的时候才会亲自上阵。
当地人还算友好,不过,动荡的政局一直揪着大家的心。在苏丹,政府与反政府武装的武力冲突已持续很久,为此,韩文水他们的工作营地特意请了政府军持枪保护。
政府军与非政府武装交火了。1月27日晚上,韩文水和其他工友一起撤出了营地,直到第二天早上八九点钟,大家才从几十里之外回到营地。回来后没多久,外面枪声又响起来了,这一次似乎打得更激烈,只听子弹打在屋外的集装箱上啪啪响。
因为反政府武装人员经常和政府军穿着同样的军装,看到一群人端着枪走进来时,韩文水他们一开始无法辨别对方身份。不过,当对方一边用枪比划一边嚷嚷着“交出手机”时,韩文水意识到,他们这次很不幸,遇到的是反政府武装。
韩文水的手机是第一个被收走的。收完手机后,十几个手拿AK-47冲锋枪的人押着他们上路,韩文水和其他28个工友沦为了人质。
头上是轰炸机身后是枪
走在荒无人烟的崎岖山路上,韩文水和工友们都有一种恐惧感。身后就是冲锋枪,前方不知到要去哪儿,大家只是不停地走路,从白天一直走到晚上。这期间,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交火的枪炮声此起彼伏,经常走着走着,持枪士兵就会让他们马上趴下,或是躲到隐蔽处,而他们刚藏到石头堆后面,轰炸机就从上空轰隆隆飞过。
这一走就是一天一夜,第二天,依旧是走路,两天下来,韩文水的脚磨出了血泡。懂阿拉伯语的工友马小龙和苏世伟向押解士兵提出休息的要求,士兵们根本不同意,提的次数多了,才得到勉强答应。可停下来还没有几分钟,又被枪胁迫着继续赶路。
在走到一个镇子时,不知道什么缘故,当地人看到韩文水他们纷纷聚集过来,不一会儿,聚了至少有上千人,他们围住了韩文水一行人,然后,树枝、石头……纷纷朝他们扔了过来,韩文水他们一下子吓坏了,就连那些持枪士兵也开始慌张起来,他们拿着枪冲开了一条路,正好发现了一辆卡车,就让韩文水他们赶紧上车狂奔而去。
一连走了5天,到达了反政府武装控制区,韩文水们被安置在一个院子。院子不大,院墙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房顶是铺的稻草,而房间里面更是脏乱不堪,脚踩到地上,再抬起来一看会发现,鞋底上沾满了牛粪、羊粪。
在这里,没有持枪士兵押解着赶路,大家总算可以休息了,并被允许在院子里自由活动。反政府武装人员对他们的态度也有所改观,甚至给大家发放香皂、水杯等物品。
闲下来之后,韩文水和工友们还饶有兴致地算了算大家一路的奔波路程:五天的时间里,至少走了400里的山路。
两个野枣就是顿早餐
被劫持之后,在路上时吃饭也是问题。在路上奔波的时候,押解士兵给他们发的饭,经常是高粱面做的糊糊,有一次,给每个人发了两个野枣就算是早餐了。
比饥饿更难忍受的是口渴。天热再加上不停地走路,缺水让人都快虚脱了,大家都嚷着要喝水,押解士兵则开始告诉他们:“再走走,前面就有水源了。”后来大家才发现,这不过是让他们快点走路的幌子,当忍耐到了极限时,工友们开始以停止走路作为抗议。
押解士兵本身也是又累又渴,答应给大家找水喝。几个人出去了三四个小时,终于抬回来了两大桶水。水和黄泥汤一个色,有一股腥臭味,是那种喂牛、羊的水,不过韩文水他们顾不上太多,用方便面桶,舀起来就往嘴里灌,一口气灌了四五桶。
此后几天,韩文水发现,给他们喝的水有时候是黑的,有时候是红的。喝了之后,韩文水不止一次闹起了肚子疼。
恐惧、劳累、不能适应的食物和饮水……当大家被这些折磨得接近崩溃时,2月4日,翻译马小龙突然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反政府武装可能很快会释放他们。虽然大家将信将疑,但情绪还是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2月7日清晨,还在睡梦中的韩文水和工友们都被紧急叫醒,一个头领模样的人通过翻译给大家讲话,头领说了一堆客气话,并为劫持他们这一不礼貌的行为表达了歉意,同时宣布所有人自由了。然后,一辆皮卡车将所有人拉到了大约100公里之外的地方释放。11天的人质生活宣告结束。
2月9日下午,韩文水和其他28位遭劫持的工友乘飞机回到北京。第二天体检,韩文水被检出血压高。而一起回来的工友们,体检中很多都发现了血压不正常。韩文水认为,这肯定与那11天的不卫生饮食、精神高度紧张有很大关系。这 11天里,韩文水本人瘦了十几斤。
还打洋工?居民议论纷纷
2月11日上午,与本报记者前后脚踏进韩文水家门的两位邻居,看到略显疲态的韩文水,一个劲地说韩文水“瘦了”。60多岁的任大妈和韩文水家住得很近,买菜回来推着自行车就进了韩文水家:“电视上看了新闻,哪想到还有咱这里的人呢?”
回想起丈夫的遇险经历,韩文水的妻子郭洪芳仍心有余悸。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工人被劫持的新闻后,郭洪芳马上给韩文水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没有打通,郭洪芳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不过,她马上又开始安慰自己:丈夫没事,苏丹地处山区,电话会因为信号不好经常打不通。
几天之后,郭洪芳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韩文水所在的项目公司打来的,对方说:“给你说个事儿,你也别害怕。”郭洪芳就说:“啥事你就说吧,我不害怕。”对方告诉他,你看电视了吧,有20多个工人在苏丹被绑架了,你丈夫韩文水也在里面。
上有83岁的老太太,下有9岁的儿子,丈夫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家里的天不就塌下来了?韩文水音讯全无,急得郭洪芳一口饭都吃不下,每天祈祷着丈夫能安全回家。当她从电视上看到外交部正在积极营救韩文水他们时,心里才算踏实一些。
2月8日,她终于盼来了韩文水打来的电话,电话是从肯尼亚打来的,韩文水就说了三句话:我安全了,你放心吧,明后天回北京。电话这头的郭洪芳一时喜极而泣。
问及是否还会让韩文水出国打工,郭洪芳说,经历这个磨难,挣钱多少已不重要了。
“出了这么个事,命差点都没了,谁还敢轻易出国打工?”在韩冯刘社区,几位居民对前来采访的本报记者说,苏丹人质事件发生后,有的居民很紧张,马上就给在国外打工的家人打电话,“让他们能回来就回来,以后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了”。韩冯刘社区出国打工非常普遍,日本、韩国、新加坡、苏丹、以色列、阿尔及利亚等国都有去的,但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出过事。一位姓韩的大妈说,苏丹人质事件对大家影响还是很大的,以后出国打工肯定要掂量掂量了。
文/图 记者 陈浩杰
■反思 海外创业打工亟盼安全网
在与我国万里之遥的苏丹和埃及,连续发生了两起中国工人遭劫持、扣留事件,外交部领事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有关部门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海外公民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加紧编织海外“安全网”,尽快提高中国公民的海外风险意识,已是当务之急。
海外投资风险骤增
西亚北非政局动荡等地缘政治因素是海外中国企业和就业人员短期内遭遇风险事件激增的主要原因。诚然,政治动荡属不可抗力,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对此考虑不足。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尼日利亚有限公司西南区副总经理王希锋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企业存在竞相投资高危地区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隐含着较多机会。”
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但一旦遭遇风险事件就可能蒙受巨大损失。中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目前还经验不足,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闫立金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在该地区的项目可能或多或少地被卷入当地利益矛盾冲突,这成为我们遭遇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矛盾冲突地区,一些武装组织为了给当地政府施压,增加谈判筹码,开始更多地袭击中国员工,中国企业因此面临更多的人员安全风险。
加紧编织“海外安全网”
据统计,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我国全部出国人数加起来只有28万人次;而据外交部统计,仅2010年我国出境人员就突破600万人次。目前,有1600多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在海外负笈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更是将近200万人。
面对日益严峻的海外安全挑战,多方联动、加紧构建一张保护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网”,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企业和公众面前的重大课题。
缺乏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是“走出去”的企业和公众必须消除的“软肋”之一。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说,企业“走出去”,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都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安全评估,要充分考虑到一旦出事要付出的安全成本。“作为企业海外负责人,是否足额购买海外派遣劳务人员的医疗和人身保险,是否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非常重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伟表示,中国公民这两年屡有遭遇恐怖袭击的事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可以不发生的,很多是由于公民没有安全防范意识,没有及时报警,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相关法律应有国际视野
除此之外,领事保护是保障海外公民安全的核心。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目前中国的领事保护工作资源相对有限,人员配备严重不足。随着中国同国际联系的日益紧密,领保工作面临新挑战、愈发常态化。
业界专家同时表示,国内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侧重处理国内突发事件,亦应突出国际视野,把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保护,纳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当中。
此外,还应当通过进企业、入校园方式,对出国务工人员和留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对于“走出去”的企业“不培训就不派出”,帮助民众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