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山东省各地的体育局长汇聚济南,探讨在奥运年中,如何加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备战伦敦奥运会,全面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推动体育强省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等成为热议的关键词。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础建设是今年山东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省体育局副局长李政说,全省将新建1000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工程,“村村有”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省体育局对年度能够完成“村村有”工程全覆盖的市给予重点扶持。同时,继续抓好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分批扶持建设1000个示范性的全民健身活动健身站点,成立1000支示范性的全民健身特色队伍,全年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万人,建立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在此基础上,山东省将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继续办好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
终生生活方式
如何引导大众将体育作为一种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体育局长们谈论的重要话题。
山东省体育局局长张洪涛说,体育是文化活动的一种独特形态,已成为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其不但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改变生活和健康观念,而且能够提升审美、道德和情操修养。他认为,体育要成为人们的终生的生活方式,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思考。让体育成为人人热爱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建设体育强省的题中之义
张洪涛说,从今年起,我省开始逐步推行各项目青少年比赛以及省运会的赛前文化测试准入制度;将各级各类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纳入体育工作评估考核、优秀县(区、市)体育局长评选、优秀后备人才基地评定等指标体系中,强化对文化教育工作的硬约束。
“大年与小年”
“大年与小年”是体育界对竞技体育成绩丰欠的一种形象比喻。2011年,我省运动员在世界大赛有19人次获冠军,在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上获得47枚金牌,均列全国第二位。目前,我省有1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入选国家备战伦敦奥运会集训队,参赛项目与金牌点数量均比上届增多,呈现“大年”景象。
对于“大小年”的比喻,张洪涛直言,这其实是一种工作不力的借口和托词。工作没有连续性,紧一阵,松一阵,就会出现所谓“大年”与“小年”轮替现象,或者干脆是“小年”不断线。
拔尖还得有“名师”
探讨体育人才培养规律,抓教练、请名师不可或缺。
张洪涛说,过去我国8亿人口时,有4亿人在骑自行车,把它作为代步工具,也有一批人在不懈地训练,但自行车运动水平不高。一个原因,就是训练不得法,因为我们没一流的教练。相反,我国的乒乓球和跳水项目,无论规则如何改,无论对手出何怪招,我们却常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一支强大的教练队伍。在这两个项目上,我们不光常常垄断金牌,甚至还垄断海外的教练市场。
张洪涛说,如今骑自行车的人少了,但我省从法国和国家队请了教练,几年的功夫,我省场地自行车选手亚运夺冠,剑指伦敦奥运。过去人们说亚洲人身体不适合田径项目。刘翔的横空出世,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有个孙海平。因此,看一个体育局局长的工作,也要看他发现了多少名教练。(于晓波)(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