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了解了兄弟省份近些年的城镇化进程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到“力争”、“以上”这些字眼透出的紧迫感,甚至还能体会到一种坐不住的焦灼感。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超过50%,这的确是山东社会结构发生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但与其它沿海省份相比,不得不承认,我省城镇化进程确实有点缓慢。广东城市化率已超过65%,江苏、浙江、辽宁等省份都已超过60%。“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神速”推进,城市化率年均提高幅度达到2.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0%,山东仅仅处在全国平均水平。在总结我省“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时,省主要领导坦承:“很遗憾,城镇化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众所周知,城镇化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城镇化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换句话说,城镇化是继工业化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强力引擎。
别的不说,单从扩内需、促消费这个眼下紧迫的任务来看,最大的潜力就在城镇化,最大的抓手也是城镇化。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来我省考察,谈起城镇化问题时,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一个家庭,由农村进入乡镇,消费增加一倍,再进入县城,消费再增加一倍,如果再进入中心城市,消费还会增加一倍,即一个中心城市家庭的消费相当于一个农村家庭消费的8倍。
有权威机构作过测算,山东有9600多万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近100万城市人口,增加投资2300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00亿元,可见城镇化在刺激消费、拉动增长、促进就业方面的威力有多大。
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推进城镇化的具体措施:启动新一轮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引导各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发展中心镇和卫星镇……
对这些思路和措施,列席代表、省建设厅厅长杨焕彩都很赞成。他说,报告提出,要“重点扶持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发展,落实好扩权强镇各项措施”,这是眼下最紧迫的任务。“全省1100多个镇,进入全国百强的一个也没有。借用省长姜大明同志的话说,‘这是一种耻辱’!”杨焕彩说。
对今年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安排,政府工作报告可谓浓墨重彩,思路清晰,措施明确。把这一项项措施落到实处,不能没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因为我们曾经走得有些慢。(滕敦斋)(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