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润峰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济宁跨越崛起,基础在县域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希望在县域经济。”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说,没有县域市经济跨越发展,就没有“全面小康”。
今后五年,济宁市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10亿元、半数以上的县市区超过20亿元。
“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有特色才能创新,突出特色才能彰显优势、形成独特竞争力。”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济宁市组织各县市区积极用好资源禀赋,精心策划特色产业项目,拉长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链条,并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现有基础,转化最新科技成果,提升工业经济档次。曲阜市实现招商引资重大突破,极具发展潜力和远景的尼山圣景、电动汽车项目相继落户;泗水县发挥生态优势,进一步突出“土特绿”特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食品等新兴工业,引来了康师傅、娃哈哈、汇源果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万紫千红生态养生园、西侯幽谷等项目相继开园,生态旅游文章成为亮点。
经济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引导城区搬迁企业、行业技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支持园区特别是14个省级经济园区和6个化工园区增加项目投资密度,加快建成“千亿元”园区,促使优势企业在园区加速成长,重点行业在园区拉长链条。邹城市打破固有的行政区划,将四个镇区和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一体化规划,以打造全国一流精品园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统筹规划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着力打造高精尖一流园区,推动发展上层次上水平。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济宁持续兴起全民创业热潮,支持各类能人特别是科技人才、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自主创业、兴办中小企业。引导现有民营企业调结构、上档次,成长为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落实“金融助推千家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民营经济独具特色的梁山县,专用汽车、民营书业等产业全国闻名。今年他们在加速膨胀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做好旅游产业,做强专用汽车产业,做大以书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以赴招引大项目、突破大项目,通过引进一批能够立县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工业突破、经济腾飞。
政策扶持,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指挥棒。济宁认真落实中央、省扶持政策,研究制定促强扶弱的具体措施:对经济薄弱县实施重点帮扶,从税费返还、转移支付、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组织强县、大企业开展对口支援,帮助弱县共建经济园区、承接产业转移。济宁市一级层面出台的12条政策,力促全市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其中,自2012年起三年内,市财政对6个财政薄弱县每年各安排2500万元,用于提高干部职工补贴待遇。市财政将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加大转移支持力度,以及对县域经济在全国全省综合实力排名位次前移和薄弱县发展给予奖励扶持。以2011年为基期年,对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位次比上年前移且收入结构优化(税收占比不下降)的县,位居全省前30强的县每前进1个位次、中等县(31-60名)每前进2个位次、薄弱县(60名以后)每前进3个位次奖励200万元。同时,薄弱县上缴的收入按分享体制市级分享收入比2011年增长部分,由市财政全额返还。返还资金由受益县建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招商引资、大项目及经济园区建设。
突破县域经济,还必须选准突破的重点、拉开突破的架势。突破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各县市都在坚定不移地走新型产业化道路,做到精力向产业集中、资源向产业汇集、政策向产业倾斜,以产业的突破带动县域经济的跨越;突破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坚定不移地实施“追赶战略”;突破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让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县级财政的支柱、增加就业的主渠道;突破发展环境,加大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突破县域的号角吹响,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即成龙腾虎跃之势。“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崛起则济宁跨越。济宁市有信心完成制定的突破县域经济目标,实现济宁的全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