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兖州市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中,五年内,在城区将新建3处初中,使城区初中学校达到6处;新建8处小学,使城区小学达到14处;新建8处幼儿园,使城区幼儿园达到18处。
走进兖州市第十二中学,整齐划一的教学楼、绿植草坪覆盖着宽敞的校园、高标准的宿舍楼、多功能的学生餐厅,笑魇如花的学生……你很难相信这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
“在每一个镇,至少都有这样一所达到省级标准化的初中和小学,农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条件。”兖州市教体局的一位分管负责人告诉我们,“今年,我们计划启动53项校舍改造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的50项,这些工程相当一部分都在农村。”
在兖州市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中,五年内,在农村还将加大投入,合理布局,新建小学6处,新建幼儿园13处,使农村的初中达到11处,小学40处,幼儿园35处。
为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技术装备上,规划投入1.5亿元,对全兖州市的中小学实施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体卫艺器材配备工程、校园安防基础工程和图书更新工程。
“目前,全兖州市已完成累计投入7500万元,全兖州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有了明显提升。均衡化绝不是平均化,这些装备投入无论是农村中小学,还是城区中小学,无论是定点学校,还是教学点,都做到统一标准、统一配备、统一发放。”兖州市体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创新思维: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
教育均衡,不仅仅是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更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兖州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这种优质教育不仅仅好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更要有一个均衡的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作保障。
为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此前,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为打破城乡教育管理体制二元制,实行城乡学校建设统一投入、城乡教育经费统一拨付、城乡教师待遇统一标准等一系列举措。
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设施等硬件设施的统一,绝不代表教育就均衡发展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兖州市教育系统针对教师缺编的实际情况,五年共招聘521名教师,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采取考选办法,将二中等三处高中学校撤销将富余教师分流充实到兖州市直中小学校。
为不断扩大兖州市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均等、优质教育的需求,实验小学与五里庄小学、薛庙小学,东御桥小学与回族小学、南关小学,文化路小学与旧关小学、北关小学和高庙小学开展对口结对帮扶活动。
不仅如此,兖州市还从城区学校中选拔懂业务、会管理、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干部到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任职。前几天,东方中学的工会主席、语文高级骨干教师杨建东到矿山学校任校长一职,这是兖州市教师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一个典型例子。
与杨建东相同的城区骨干教师干部到相对薄弱学校任职的还有一批。通过这种方式,向相对薄弱的学校输入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经验,摆脱教育教学落后的局面,从而实现了与强校资源的相对均衡。
据兖州市教体局的分管领导介绍,“通过这种科学合理的调配,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全兖州市的优秀教师资源60%的都在农村,40%的在城区。”
为解决农村偏远学校教师交通不便问题,兖州市教体局为新驿、小孟等乡镇开通了教师助教公交。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兖州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让兖州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也将是兖州教育事业再创新辉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