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工作很忙,但从9月开学以来,曾先生已经带着家长前后去了四趟餐厅。“突击检查,基本每周一次,每次都是七八个家长一起过去。中午和孩子们一块吃饭,觉得哪个菜做得不好 ,毫不客气地说出来。”曾先生说,按照合约,如果在两个月试用期内,家长对餐厅不满意的话,可重新选择餐厅承包商,“现在来看,餐厅服务质量还不错。”
住宿 配备生活指导老师
除此之外,学生公寓床上用品的招标公告,也是由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联合发布。在公告里,他们细心地写明了对床单、被罩、枕套的要求——全棉印花、不起球、不褪色、不起毛。
搬迁之后,每天有2000名学生选择在学校午休,另外选择全日制住宿的还有158名学生。此前,由于校园较小,文华国际从未接受过寄宿生。住宿条件和寄宿管理水平成为家长和学生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开学第一周,教师们白天上课,晚上还要跟学生一起住公寓,担负起管理职责,既要管内务又要管纪律,这对老师而言无疑是很大的负担。
于是,学校专门招聘了6名生活指导老师。学校把标准定为22~35周岁,大专以上学历,热爱孩子,有教育管理经历的择优录取。经过面试,最终招聘了5女1男共6人。所谓的生活指导老师,不同于打扫卫生的宿舍管理员。他们不负责教学,工作内容就是管理宿舍内务和图书馆纪律。
今年26岁的王竞慧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原本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办公室管理工作,因喜欢与小孩子打交道便选择跳槽。“初中的孩子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我们以身示范,告诉他们标准的寝室该是什么样子,也会手把手地教他们叠被子、洗衣服等。晚上等住校的同学在教室做完作业后,我们会带他们到图书室,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王竞慧介绍说,事实上,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比她想象中要好。
另外,生活指导老师的宿舍就安排在学生公寓里,如果学生夜里有生病的,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老师。
交通 推行“校车课堂”
学校搬迁时,文华国际管理团队形成了26个项目组,涉及校园安全、车辆管理、校车配备、宿舍改造等多方面。各项目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中层干部任项目主管。在这些项目工作中,交通问题名列榜首。
“远了10公里,如何保证孩子出行,是一个大问题。学校与公交公司协调了28辆公交车,分成28条线路,接送孩子上下学,行驶路线遍布城区各主干道路,学生十分钟左右从家抵达乘车点,以确保短时间内上学放学。”文华国际副校长张建英介绍,除了刚开学的几天学生不适应外,目前校车基本都能提前20分钟到校,“下午5时放学,5时50分校车全部发出去”。
另外,在28辆公交车上,都有一位跟车老师,初二体育老师郑璐的家庭住址在1号线辐射范围内,所以从开学以来,都跟着1号线。
“司机没有精力去管理学生,老师在车上能保证学生安全乘车 、候车,提前提醒学生下车。”郑璐告诉记者,跟车老师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开展“校车课堂”。根据统计,走读生每天要在校车上待上1个小时。针对一些家长“路上耽误的时间多了”的担忧,为了使学生在校车上也有所收获,学校还安排专门人员开展校车课程开发项目。
据介绍,课程包括今日关注、历史上的今天、我的观察、我的发现、学习方法分享等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诸多板块。在车上,跟车老师会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交流。
“校车课堂是一种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文华国际初三级部主任祝志强说,公交公司现在收取每人200元的交通费,其中学校给每个学生补贴70元交通补助。在试运行两个月 、坐校车的人数固定后,学校会购买新的大巴车 ,能保证更多的学生有座。届时,将正式全面推行“校车课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