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外运,被恶劣天气耽搁在路上就坏事儿。如果抢先进了市场,蔬菜价格就可能成倍往上翻。
懂一个理 老百姓种菜也要懂得错峰
菜价是一张无形的网,谁都很难掌握。农民的心理战术,也和菜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京的新发地批发市场,陈广建经常去。为了平抑物价,市场在附近建了不少冷库。遇到菜贱伤农的情况,只好先收购储存。但是无论是市场还是有关部门,都干预不了农民自己的判断。
“某种菜价格高了,农民别跟风种植,否则就跳进了黑洞。反过来也是这样。”陈广建说,今年,前期菜花的批发价格每斤是0.18元至0.20元。可半个月后,菜花每斤卖到了7毛钱。
今年的西葫,开始一毛钱一斤,看到行情不好,有的菜农拔了瓜秧。没拔的后来每斤卖到了四五毛钱,第二茬瓜每斤一块五毛钱。
在张北、化德、沽源和尚义几个县,农民连续4年收益不好,今年白菜每斤却卖到了七八毛钱。
这说明,老百姓种菜要有反意识,还要学会坚持。
在范庄,贩菜、种菜的农民都很多。10年前,陈广建储存110万斤白菜,一个月后出手,净赚了9万块钱。
“9万块钱,放在10年前挺是个钱。”这些年经常走南闯北,陈广建的腰包鼓了,也深谙贩菜、种菜的门道。他从北京新发地市场学到一招,老百姓种菜也要懂得错峰。
“今年哪样菜种得多,问问卖种子的老板,经常种菜的邻居。”陈广建说,今年十一黄金周,北京故宫人多得走不动,打个喷嚏也能喷到别人脸上,就是出门的时候大家都没想到“错峰”。种菜,也是这个道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