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括菜贩、种植户甚至消费者在内,都深谙菜价“大跌之后必有大涨”,因此多数市民对此轮菜价上涨表示理解,并认为“节前菜价上涨很正常,况且今年还冷的那么早。”不过,记者之前在采访白菜种植户时发现,农户没有在菜价暴涨中获益,反而在白菜暴跌时深受其害。这不得不让我们发出感叹:消费者所支付的高菜价究竟进了谁的口袋?
有一句话貌似可以形容这种状况:菜价贵在最后10公里;而在笔者看来,菜价更是贵在了最后1公里。我们可以看看如今菜价的成本构成:种植成本、人工成本(护理以及采集)、运输成本(油费以及过路费)、批发环节利润、零售环节利润(摊贩以及摊位租金)……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吃的不是菜,而是这一环接一环的利润。(记者 万德龙 见习记者 张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