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鑫代表市政府作终评陈述。
23日,北京,济宁市政府参评的“济宁市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项目获得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作为山东省唯一入围并获奖的项目,行政复议改革的“济宁模式”再次成为焦点。
全国首创完全集中行政复议权,专家审理案件,投票决定结果,委员现场监督,在完成从组织制度到受案方式的一系列改革后,通过复议进行“民告官”的数量也呈现“井喷式”增长。百姓对行政复议的信任度提高了,济宁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也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济宁模式”获学术界认可
“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的奖牌放在办公室窗台上,自从23号下午将这块银色奖牌收获在手,济宁市政府法制办主任、行政复议办公室主任展鑫没有来得及和同事们庆祝一下,便又开始各种忙碌的工作。但“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的获得,以及获得该荣誉的“济宁市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项目却在外部持续发酵。
“中国法治政府奖”是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起设立的,作为学术界设立的较高规格奖项,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4月,济宁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已经开展一年,完全集中行政复议权的“济宁模式”也开始在全省推广。也是这一时间,济宁市政府将“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项目申报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在等待了8个多月,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核查后,“济宁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项目成为山东省唯一入围的项目到北京参加现场评选。
“济宁市政府参评的一行4人到了北京,参加23号下午举行的专家现场评选。一共有25个项目入围,我们是第15个陈述发言。”济宁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陈秀海坐在台下听着那些来自国家部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陈述发言,再看准备了一个月的专题片,心里有些紧张但又信心十足。
最终,“济宁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项目,成为“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中票数最多的一个。这项奖代表着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济宁模式”在获得实践推广的政府认可后,也赢得了专家学术界的赞同。
一个门子办复议,提高了公信力
作为山东省第一批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单位,2011年4月1日,经过山东省政府批准后,济宁市政府完全集中了包括公安、国土、交通等51个行政机关的行政复议权,并成立了行政复议委员会,开始对复议案件实行集中受理、集中审理、集中决定的“完全集中”模式。
“行政复议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民告官’,‘民告官’的方式有三个,信访、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在没有改革之前,老百姓遇到官民纠纷,大多是信访不信法,信诉讼不信复议。但是从法治政府建设来看,行政复议是大有可为的,它理应成为群众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展鑫告诉记者,实现行政复议权的完全集中是主流,但真正把各个部门的行政复议职权集中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把我的职权拿走了,一些人可能会有这种思想上的阻力。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下,各部门也非常配合,让百姓一个门子办复议,它的公正性就有了保证。”
完全集中了行政复议权,济宁行政复议委员会又开创了“两委一办”格局。展鑫说,审理委员会中,专家学者、资深律师等外部委员的比例达到80%,监督委员完全为外部委员,遇到有争议性的案件,到底是维持结果还是撤销,争论会非常激烈。展鑫认为,这种“专家审案、集体合议、委员票决、现场监督”的审理方式使得行政复议不再是“官审官”,排除了外界干扰,提升了审理的公正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