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东营:栽下一棵生态树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齐鲁网1月6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以森林、湿地、碧水为根,以生态工业为枝,以绿色农业为叶,东营市着力栽培一棵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生态树,建设环境友好、和谐宜居城市。
总投资34亿元的金湖银河生态工程,明年底就要实现湖河水系贯通,工程总指挥唐永国每天都在一线调度。同一天,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圆铜业副总工程师边瑞民正在调试他们的3R生产线。
东营方圆有色集团副总工程师边瑞民说,它的整个冶炼过程当中可以说是一粒煤也不用,每炼一吨铜可以节约160公斤标准煤。
天寒地冻,但东营市利津县毛坨村的农业合作社,村支书张玉亭正领着大伙进行的节前生产讨论一片火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场面,对东营市来说,却是三个场面一台戏。
东营市黄蓝办副主任薛荣建说,这些工作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生态东营建设,好比种树,有浇水的、有培根的、有扶树干的。
然而几年前,这三个场面还是另外一种样子。东营市金湖银河工程指挥部工程部部长唐永国说,原来这里都是寸草不生的荒碱地,土壤的含盐量非常高。
东营市节能办副主任周爱民说,我们是又盼又怕,盼着他们(方圆铜业)来投资,又怕增加能耗。
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党支书张玉亭说,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那种模式很难把现代农业发展起来,技术推广那就很难。
黄三角以广阔著名,但越是广阔越容易粗放发展,为此,东营市着力统筹生态发展,生态事业围绕一个“大”字,大水面,大绿地、大森林、大湿地。工业经济着力一个“链”字,企业内、园区内、城市内全程推广循环经济链式产业。农业生产着重一个“合”字,农田整合,产业组织整合、农民培训整合。
目前东营市重点培育的3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30个循环经济项目,涵盖石化、造纸、有色金属等主导行业,围绕这些产业,培植形成海水利用、新能源等10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链”起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确保了东营市万元GDP能耗下降位列全省前列的同时,工业总产值却上升到全省第四。
东营市经信委副主任王志安说,走生态的路子,速度效益一样好,我们市的工业总产值今年已经跨入万亿元的行列。
而在“合”字上作出集约路子的现代农业,如今龙头企业达550家,80%的农户以合作社、公司加农户或加基地的形式进入产业链经营。新型农民学校每年轮训农民10万人次。黄河口大闸蟹、大米、冬枣、海参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以绿色收入鼓起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在生态工业蒸蒸日上、绿色农业婆娑结果的生态树下,无边绿色正在地上蔓延,围绕环城、农区和沿海规划的三网工程30处生态林场、80万亩新增造林,目前已开工11处。包括16万公顷人工湿地在内的55万公顷湿地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区域河流纵横交织构成黄河水网。
东营市黄蓝办副主任薛荣建说,用我们的双手栽下一棵棵生态树,经过我们精心的培育,使它根深蒂固,树干强劲,枝繁叶茂,让黄三角真正成为绿洲,成为人们创业的乐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