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实现了执法工作的全覆盖,推动了执法工作的精细化。通过逐步筛查,执法工作不断向小街巷和偏远区域延伸,执法工作实现了竖到底,横到边,无缝隙,全覆盖。结合养犬管理工作,在全民健身广场、洸河绿地、仙营绿地等群众休闲娱乐集中的重点区域,加强了执法巡查,设立了夜班岗,设置了24小时举报电话,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对薛口家园、长安花园、都市春天等小区,进行了综合执法进社区试点,明确包保责任人,开展精细化管理。
五是试行部门联动,对建设社会化大城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仅靠城管执法局一家努力,是管不好城市的。分局充分发挥城管委办公室设在执法局的优势,积极引导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攻坚,切实解决投诉中涉及多个部门职能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仙营路的整治中,执法一大队提出"四个结合",即:"与交警结合,治理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与学校结合,设置接送学生的非机动车停车区治理占道;与市场管理办公室结合,治理市场外溢;与居委结合,治理乱搭乱建", 采用"剥洋葱"的方式,层层治理,一举解决了仙营路的交通拥堵,仙营路及其周边市容市貌环境焕然一新。其它各执法大队也主动加强与辖区内公安、交警、工商、交通、镇街、村居、学校及小区物业公司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在各自相关领域的职能,整合资源,争取支持和配合,形成了整治工作的合力。为解决点多面广,执法力量薄弱的难题,分局还积极吸收了30名见习大学生,壮大执法队伍,补充执法力量,在群众反映投诉集中的时段和路段守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广泛动员,借势借力,形成了人多势众,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的保障了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
六是锻炼了队伍,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次克难攻坚活动,是对执法难点的大攻坚,也是执法队伍的大比武、大练兵,涌现出一批模范队员。在整治仙营路的过程中,一大队宋传东、孟庆喜两位中队长,天天坚守在执法一线,成了广大经营户和周边居民的"老相识",群众对其敬业奉献精神有目共睹,评价很高,在市综合执法局行风热线活动中,专门打进电话对他们进行赞扬。二大队中队长陆开举主动思考工作,抓住实验中学这个辖区内重点单位,促成分局定期开展综合执法进校园活动,宣讲综合执法知识,在师生中产生强烈共鸣,《齐鲁晚报》刊文给予了高度肯定。在金宇路西段的户外广告升级改造工作中,三大队中队长马东晓带领队员战高温、斗酷暑,想尽办法,仅用12 个工作日,就动员沿街经营户拆除破旧门头300多块,高标准更换广告牌匾197块,提前完成任务。新华市场外溢,占道经营,多年来没有根本解决,四大队联合金城街道办事处,疏导部分摊点进入村委南北街定点经营,设立值班室,组织执法队员进行定人、定岗管理,从长效机制上攻克了这一顽疾。这种用心、用脑、用力工作的事迹,每天都出现在执法一线,数不胜数。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困难和辛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执法工作和执法队员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同,预防和根除了矛盾激化现象。
三、 总结经验,全力把主题活动推向深入
回顾半年来克难攻坚活动的艰辛历程,攻克的每一个难点,都凝聚着全局上下的智慧,饱含着广大执法队员的汗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欣喜之余,我们感觉有以下三点经验对建立执法工作的长效机制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是领导重视,发动广泛,是取得克难攻坚活动成功的基础。这次整治活动,分局领导高度重视,把克难攻坚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才克服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氛围和无坚不克的合力。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使执法工作有序推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亲身感受到市容环境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实实在在的好处,才主动参与,积极支持配合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