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举国欢庆、合家团圆的好日子,吃饺子、看春晚、放鞭炮,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这些看似平常、最容易实现的愿望,对坚守在水路交通稽查站一线值班人员来讲却成了奢望。大年初三一早,记者来到位于微山县张楼乡的山东省张楼水路交通稽查站,体验他们的“水上”春节。
严冬的湖上酷冷袭人,记者刚一上稽查站,便被迎面而来寒风吹的睁不开眼,所谓的稽查站并不是陆上常见的站台、岗亭,而是一艘长28米、宽12米的大趸船,固定在水面上,随着风浪不停摇摆。在站上,记者见到了正在检查过往船舶的李春亮站长,检查完这艘船,李站长搓搓冻得发红的脸,带着值班的海事人员紧接着又跳上另一艘船舶。“不算拖队的话,现在每天大概有40艘单机过往。”李春亮介绍说:“春节能回家过年的都回家了,这还算少呢,要是在平时,得七八十艘不止。”
今年42岁的李站长,从1987年开始就工作在海事一线岗位,算上今年,他已经连续五六个年头执行春节巡航值守任务,无法回家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了。问及是否想家,李春亮站长感慨地告诉记者“咋不想,媳妇和小孩一到过年就眼巴巴的盼着我回家,正是他们需要我的时候,可是谁让咱是站长呢,一想想站上的职责,我必须要带头留下值班。只要水上群众出行安全了,我会把对家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头。”
张楼稽查站深入湖区,位于微山县张楼乡上级湖微山一线、二线船闸交汇处,距微山一线船闸4.5公里,距微山二线船闸6公里,属济宁市港航局管辖。他们常年工作在这个水面站台上,负责检查过往船舶的证书、证件、安全设施配备情况,保障船舶的有序通航。在这里工作,称得上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站上的工作人员长期生活在一艘大趸船上,过着不通电、不通水、不通网络、不通路“四不通”的日子。在趸船后门处,记者看到湖面上有个不足50平米的小岛,岛中心有一口60米深的水井。站上的海事人员介绍说,这井水得经过好几次过滤才能喝,由于水太浑浊,一个月至少得换一次过滤网。遇上大风天气,船在湖上摇摆,人在船上摇晃。李站长笑着告诉记者:“一到下雨天气,人家是头上淋雨,脚下踩水,我们不一样,是全方位地‘六面环水’;特别是前段时间的雾霾天气,更是寸步难行,海巡艇根本找不到航向,本来一周换一次班,我们硬是多呆了8天才出去,后面几天,站上只剩下面条和大米充饥,一点青菜都没了。”“来船了!”只听湖面传来一声汽笛的声音,站上的海事人员立刻拿起设备,准备检查。湖上风大,水温又凉,船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李站长带着两个小伙子从站上大跨步地迈到船上,一个小伙子脚下一滑,趔趄了一下,差点摔进湖里。看到记者一脸余悸,小伙子反倒安慰记者说:“这算啥,咱这一到了冬天,温度特别低,结冰是常有的事,脚下打滑掉下水也不稀罕。前段时间带班的唐国强科长就在检查的时候不小心滑到水里了,那天得有零下十几度,唐科长还算身手好,抓住船帮跳上来了,就这下半身的衣服还全湿透了。”
时近傍晚,微山湖上风急浪大,汹涌的浪花拍打着船身,船身左右摇摆,身体随着船身摇晃个不停。不一会记者就觉得寒意侵身,李站长告诉记者:“这个站不接地气,长期经受湖风侵蚀,站上又冷,湿气又重,依靠太阳能和柴油机发的电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取暖的需求还达不到。站上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炎、风湿病痛。”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连续4年未发生过一起投诉案件,从来没有一个人提出过离开,他们深知,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注定常年在湖上漂泊,每一个海事人员都在“小我”与“大我”间做着必然的选择。
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大年夜里,在喧闹的鞭炮声中,张楼水路交通稽查站的海事人员依然坚守在一线岗位,有人在雷达监控屏幕前坚守,密切关注着辖区内航道、船舶的过往情况;有人寒夜冲锋在监管现场,守护着往来旅客的平安;有人在码头船艇上过夜,时刻做好应急出击准备。他们放弃了亲人团聚、放弃了节日休息,在这片寂静的水域上,辽远的汽笛声伴着他们与往来船只共同守夜,只为了这方水域的平安。(记者 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