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济宁迅速召开“收心会”,“作风建设”成为新年第一次大会的重头戏,一条条量化了的干部作风要求,犹如一针清醒剂,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引发热议。
济宁市委常委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7天、住在村里不少于5个晚上;常委、副市长每季度至少1次到市群众服务大厅公开接访;济宁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接听1次市长公开电话;严禁借开会、调研、考察、检查、培训等名义变相旅游,坚决杜绝公款出国(境)旅游……济宁从加强干群联系、端正工作作风、提振工作效能、肃清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把作风“红线”划得更清晰,也更便于监督和查处。
吃什么饭、坐什么车、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为客商提供怎样的服务,这些看上去不大的事,却往往能表现出一个干部、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城市的作风和素质。作风建设其实并不抽象,拿项目审批的效能和环节设置来说,时至今日,一个项目要落地仍需跑20多个部门、盖70多个图章,很难显示出大抓招商、上大项目的诚意。为此,山东省济宁市提出,2013年严格省去嘴上工夫,全面推进审批提速。市级行政审批再清理取消一批,向县市区再下放一批,审批前置条件再减少一批。优化行政审批权配置,做到部门审批权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审批机构向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人员和事项进驻到位、对窗口授权到位,一般事项实行窗口审批,复杂事项由窗口牵头组织跟踪督办、限时办结。深化“为企业排忧解难”活动,变被动处理为主动靠上服务,严肃查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报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质的软环境。
2013年济宁将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施跟踪督导;对各重点工作线逐条线全程督查;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检查一通报、一问题一剖析、一案例一曝光,工作不突破、督查不下线、队伍不收兵。
同时,进一步拓展评议平台,充分发挥政风行风热线、市长公开电话、市纪委12388热线电话的作用,严格随机抽取评议对象,提高评议的科学性、权威性。并把评议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评价部门单位的重要指标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对综合评议结果排名后5位的,责成其检讨说明情况,制定改进措施;综合评议结果排名后3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部门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不得定为优秀档次。(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