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悬挂、倒查问责
——兖州法院狠抓涉诉信访纪实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兖州市信访维稳工作部署,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兖州法院推行“职务悬挂”制度,即对出现涉诉信访案件的业务庭长予以暂时停职,专项化解信访案件,庭长职责暂由副职主持,以此来强化问责跟进。制度推行半个月以来,干警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显著提高。“两会”之前排查出的涉诉信访案件中,已经稳控、化解了8件,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年24次劝解
不久前,兖州法院化解了一起中央政法委督办的因挪迁房屋的信访积案,在近3年的案件执行时间内,仅执行调解笔录就多达24份。
事情还得从十年前说起,原告张某于2003年从被告刘某丈夫手里购买了兖州老城区的三间房子,随后办理了过户手续。因两家关系不错,张某也未急着让刘某家搬出。不料3年后,刘某的丈夫撇下刘某娘俩撒手人寰,刘某再也不提腾出房屋的事情了。张某无奈将刘某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刘某无条件腾出房屋。刘某不服,层层申诉、上访至中央政法委要求改判,提出丈夫的卖房协议自己未签字、房款未交清,孤儿寡母无房可住等等理由。经省高级法院裁定驳回申诉、维持原判。执行法官在近3年的时间内,仅劝解笔录就多达24份,不厌其烦地给双方做工作,最终张某站在刘某丈夫生前好友的角度上,体谅刘某家世变故、孤儿寡母的难处,尽力补偿了刘某部分经济损失。因房屋而起的十年纠纷终得以化解。
17年恩仇一朝泯
17年前酒席上挨打,法医鉴定为轻伤,伤者宗某走上了对李某漫长的追凶路。因酗酒滋事,李某改了名字,举家迁出,杳无音信,宗某认为司法部门不作为,多次上访至省、兖州市政法委和人大部门,也向法院提起了刑事自诉。直到2012年6月,李某原所在村委会的干部终于向法院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声称发现李某本人在村里出现,而且听说李某在北京就业。案件法官迅速赶往其原户籍地派出所调取其原始档案,发现其身份证号码未变却换用其兄弟的名字,遂协同公安刑警队按其身份证号码上网通缉,同年11月北京铁路公安处将其抓获。经法院审判,李某对17年前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认罪伏法,并协商赔偿了宗某的经济损失,宗某也放弃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案件得以化解。
此外,兖州法院还注意抓好了三个环节的问题。一是注重源头治理,增强干警信访风险意识,健全诉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案件质效,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二是注重信访苗头,开展“拉网式”信访排查工作,逐一摸排,横到边、纵到底,设置台账,备好预案。三是落实信访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坚持维稳责任无缝隙,层层分解到岗、到人,密织“宝塔形”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信访责任意识。
编写:兖州市人民法院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