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庄镇坚持“民”字当头,将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以“察民情、利民生、帮民富、保民安”为主题的民生改善工程,群众幸福指数大幅飙升。
走访调研察民情。以“干部联合、党群连心”活动为契机,采取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包村干部蹲点驻村、村干部包组驻户的方式,分头联系、包组包户,为群众搞服务、解难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活动开展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余条,调处纠纷38起;提交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民情调查报告71份。按照业务职能、专业对口的原则,划分层次、突出重点,全面建立1916户重点户、8278户普通户动态信息台账,全面落实包保人员,覆盖程度达到100%。
实事工程利民生。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载体,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从基础设施提质增量着手,在实施了50公里的“村内通”道路硬化的基础上,今年又启动了隆鑫路北延、高速辅道东延道路规划建设,目前,已完成地面附着物清理,即将进行工程招标工作。从环境美化出发,建成了全镇首座垃圾压缩站,实施了9条道路兖州市场化保洁,建成绿色通道12公里,生态林2000亩。从打造生态宜居社区着眼,以社区建设作为锻炼、培养干部最前线,组建社区建设会战指挥部,聘请专业公司、甲方代表、村民监理,全程督导、严格把关,全力推进大桥新村、兴隆、滨河三个新型社区建设,建成社区文体活动场所2万平方米,着力打造生态同城、设施同体、服务同步的镇村发展新格局。
多措并举帮民富。以“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夯实基础、巩固提升”为抓手,全面发挥下基层干部的作用,帮助指导所联系村量身打造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和开发塌陷区资源,积极实施塌陷地复垦治理,复垦总量达到1.5万亩,恢复耕地9000亩、养殖水面近6000亩;强力整治塌陷地无序占用,通过建立集体资源统管统包机制,累计收回塌陷地5000亩,集中面向社会公开发包,集体增收近百万元。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免费提供技能培训,思想引导,优化服务,指导农民到期就业,2300名农民变身“蓝领”。抢抓全民创业利好政策,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培育建设了兴隆农业大世界大学生创业基地,10名大学生入园创业。以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为龙头,培育壮大聚鑫源商贸城、加德物流等现代商贸企业,通过打造财税减免优惠、特殊人才奖励、专利申请与知识产权保护、物流与信息支持等一站式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打造全面创业“孵化器”。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规划建设家庭农场2家,精品渔场5各,花卉苗木培育基地3处,蔬菜、水果自主采摘等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排忧解难保民安。优化服务排“民忧”。在为群众全面办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工作,投入40多万元,完成了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改造,2.58万符合入保条件的农民登记参保,参保率达到96.3%。由镇财政统一出资,为全镇1万多户家庭免费办理了农业政策性保险,增强了产业抗御风险能力。集中改造村级自来水供水管网15个,对敬老院暖气进行了全面改造,完成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方便了群众日常事务办理。以加强人文关怀为重点,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人对人、面对面、心连心、手拉手地做好群众工作。真情帮扶解“民困”。大力实施贫困群众大病救助、城镇农村低保、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优抚优属等民生工程,结成因病致贫帮扶对子18对,贫困助学对子12对。群防群治保“民安”。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配合和支持打击各类治安刑事犯罪活动,倾力打造联防联治的防控网络,积极推广“电子民安”、“警铃入户,十户联防”工程,建成“平安村庄”、“平安社区”35个,群众安保队伍40支,电子监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力促进了社会安定和谐。(郭明德 徐雁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