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神奇,太神奇了!”6月20日上午10点,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浩瀚太空为青少年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天宫一号也成为中国“最高”讲台。航天员在40分钟的授课中,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通过教室内的多媒体大屏幕看到这一系列的奇特景象,学生们都为此发出一片惊叹和欢呼声。
昨日上午,济宁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早早端坐在教室里,等待激动人心的开课时间,随着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荧屏中亮相,三年级二班的教室里瞬间变得静悄悄,新颖的太空授课开始了。孩子们仔细聆听这位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的讲课内容,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王老师为大家展示一些在失重环境下的奇特物理现象,给学生们上一堂实实在在的“太空物理课”。“真是太奇妙啦!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感觉这次太空之旅很奇妙,最神奇的是太空中滴水珠特别神奇,它不像我们在地球上滴水珠,水珠就哗啦下来了,而是一个个出来,它滴出来的水珠特别大特别大,我觉得不可思议。”被同学们称为“小科学家”的刘执竞对记者说道。“在太空中,人人都能成为身轻如燕的大侠,我相信在太空中除了失重以外,一定有很多的科学奥妙,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宇航员,要把这些奥妙都解开。”
外国语学校孔老师说:“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学生集体收看了宇航员太空授课,学生们很兴奋也很感兴趣,这种教育模式的创办大大启发了孩子们的思路,他们会想很多航天科普的问题,让孩子们学到了平时所学不到的知识。”
不仅是济宁外国语学校,全市中小学基本上都组织师生观看了这堂特别的“太空物理课”。汶上县160多所中小学的10万余师生都为太空中的物理现象发出惊叹与欢呼。“我为有这么一个强大的祖国感到非常自豪!”郭楼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张亚男兴奋地说。兖州市第九中学的刘新成老师告诉记者,通过授课的方式向中小学生传递航天科学知识,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同时也能很好地引导大众对于航天事业的关注、对于科学事业的关注。”(记者 樊娜娜 赵星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