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通讯员 陈振东)今年以来,曲阜市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中心,通过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实施土地流转、开展合作经营的"三剂良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以生态农业为主导、高效农业为主体、休闲农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曲阜市委、市政府召开家庭农场建设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试行办法》。市工商、农口部门制定了《关于办理家庭农场的登记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家庭农场登记注册的标准和程序。对家庭农场的登记注册实行免收注册登记费、验照年检费和工本费优惠。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工作的通知》,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奖励补助。对投资规模不少于30万元、土地经营规模200亩以上、生产管理方式先进规范的家庭农场,验收合格后每处给予10万元补助。截止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1家,其中土地经营面积200-500亩的12家,500-1000亩的有6家,1000亩以上的有3家。
大力实施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向规模化转型升级。市农业局立足部门职责,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推出了"尼山模式"和"河口模式"的土地流转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尼山模式"是以大户承租为主流转土地,采取"公司+基地"的方式吸纳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河口模式"是以村委员为主体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承包地采取半托管、全托管模式,由合作社代为种植管理,收益归己。这样,既解决了土地规模经营的问题,又解决了村里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共流转土地19.5万亩,占全市承包耕地面积的28%。尼山、吴村、石门山等三个观光农业主体功能区乡镇,先行先试已初具规模,仅尼山镇就有60多家公司和大户前去流转土地3.5万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并投资1000万元建成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多方发展合作经营,促进农业向工业化转型升级。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的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快龙头企业升级提档,农业龙头企业呈现出集群发展、快速发展、梯次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7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70家,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4300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全市现代农业招商大会。曲阜汇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首家引进的中美合资农业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1处,占地2000余亩,发展有机蔬菜及高端果树种植。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兴建高标准冬暖式大棚50个,饲养家禽2万只。公司带动农民就业90余人,每人每年打工收入达一万元,使土地变成了工厂,农民变成了工人,实现了农民不离乡不离土而增收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