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市政协召开加速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专题议政会,围绕加速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组织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会上明确,都市区发展将着重打造一区一城一带,东部工业聚集区、西部商贸物流新城、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带竞相发展,引导各板块互补协作,形成功能各异、梯次分明、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区域空间新格局。
打造一区一城一带,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各板块互补
目前,经过多年努力,济宁、兖州、邹城、曲阜、嘉祥五大板块融合发展框架全面展开,都市区同城化雏形已初步显现。同时,我市又迎来了发展面临建设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和打造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的两大历史机遇。据了解,按照“一城四区、竞相发展”的格局及新的产业功能区拓展,大跨度拉框架、扩规模,确保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每年拓展8平方公里以上、新增人口10万以上。到2017年,都市区城镇人口预计达到340万,建成区面积340平方公里;到2030年,都市区城镇人口将达到400万,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
按照经济布局区域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思路,我市将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经济融合,引导各板块互补协作,错位发展,形成功能各异、梯次分明、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区域空间新格局。目前,都市区发展将着重打造一区一城一带,即建设东部工业聚集区、打造西部商贸物流新城、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带。在促进统筹发展方面,我市将对都市区内各类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有机整合、优化配置、统筹开发,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增强都市区整体竞争力。同时,继续引导都市区各城市树立“都市区”意识,增强“大济宁”理念,在招商引资等工作中综合运作,统筹安排,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把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社会保障同等对待,作为都市区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促进区内统筹和谐发展。
利用城市间采煤塌陷水面和绿色空间建起都市区绿廊
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济宁都市区将实现组织管理、经济、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四个一体化”。组织管理一体化方面,保障都市区各市区县间行政、交通、产业体系对接顺畅,将关系到都市区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重要走廊等战略性空间节点统一进行建设、管理。经济一体化方面,充分利用各城市自然、文化等资源,发挥各自的资金、技术等优势,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协作配套、有机联系、特点鲜明的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区域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
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我市将以都市区快速路网为基础,重点发展都市区快速公交,实现以济宁为核心的“半小时单程出行”,加快构建航空、铁路、公路、快速路等贯通互联的立体式大交通格局,建立起都市区立体交通网络。生态建设一体化方面,以北湖为核心,利用济兖邹曲城市间大面积采煤塌陷水面和绿色空间进行都市区生态建设。据了解,在都市区城镇间的城市绿地、河道绿化带、山体绿化、道路防护绿地基础上,将建立起都市区绿廊;另外,我市还将以洙赵新河、大运河、洸府河、泗河、大沂河等都市区河流为网络,构建起都市区水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