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有时间就到农家书屋里来,读书充电学技术,根本没时间打麻将了。”刚从大棚里摘过木耳的康桥村村民康庆安高兴地说。去年,康庆安着手干起了木耳大棚,遇到问题就往书屋里跑,久而久之自己都成了半个专家,乡亲们遇到木耳养殖的问题有时都会向他请教。康庆安家的大棚也从刚开始的一个成长为如今的八个,面积超过60亩,年纯收入二十多万元。用康庆安的话说,农家书屋就是他的“致富法宝”。如今像康庆安这样的养殖户在王庄镇越来越多,大家靠着在农家书屋学来的科技知识,走上了养殖致富的康庄大道。
王庄镇把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立足“建、管、用、活”四个字,多措并举,将农家书屋办成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粮仓”。该镇为46个自然村配齐农家书屋,健全考核机制,对书屋的管用情况,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点评,明确责任,严肃奖惩。同时,通过上级调配、企业捐赠、“第一书记”帮扶和镇村购买的方式,因需制宜,不断更新丰富书屋图书。截至目前,该镇农家书屋藏书已突破10万册,涵盖了方方面面。此外,该镇创新机制,从退休教师、热心群众和优秀学生中选拔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延长开放时间,做到“书屋村村有,图书天天看”,彻底改变了以往村干部边管书边工作,群众看书时间有限的局面。并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的方式,规范图书借阅和管理流程,不断促进图书管理工作提档次、上水平。比如,该镇各书屋统一按照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综合六类分开管理图书的创新,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今年1-6月份,共办出图书借阅证5316本,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下了牌桌,走上了书桌,农家书屋成了广大群众离不开的地方。
目前,王庄镇正在积极探索将农家书屋延伸至集曲阜市、学校、商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变村内管为村校联管、村店联管,变“走进来”为“走出去”,进一步方便群众借阅,提高图书利用率。
(李宾)
相关阅读